注册忘记密码
国内水产国际水产市场动态业界动态水产养殖水产种苗水产药品水产设备水产加工水产出口水产灾害农业气象水产养殖百科特种水产养殖水质调节技术行业资讯企业报道科研院校科技动态展会交易会政策法规行业百科风云人物价格行情分析预测养殖宝典特种养殖合作社专题其他专题营养美食致富经养殖基地统计数据最新商机技术交流

围绕痛点难点发力促农民增收

2023-12-15 16:46| 发布者: | 查看: | 评论: 0

下载文件: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核心。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加强,西宁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稳步增长。今年,我们在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同时,又遭遇疫情影响,做好“三农”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加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产品市场价值不高,经营性收入比重偏小。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西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87元,同比增加568元,增长6.1%。其中:人均经营净收入1898元,占19.2%,同比增长6.8%。农业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程度较低,品牌竞争力不足,产销服务滞后,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等成为经营性占比不高的主要原因。对西宁市国家级蔬菜种植合作社调研显示:西宁市本属于有机无害的优质蔬菜运至外省不占有价格优势。在套用其它省市品牌力较强的外包装成本及冷链运输成本,每吨蔬菜成本增加700-800元。 

  二是就业渠道偏窄,工资性收入不稳。从西宁三县及周边已调查的农村情况来看,农村户均人口多,服务技能水平低,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较大,虽就近有工业园区搬迁等招工项目,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不能完全消化,剩余劳动力需要到更远的地区寻找工作机会,加大了务工成本。同时,收入基数的增长使增幅提高愈加困难,后疫情时期经营性个体恢复较慢,因物流不便造成的物价上涨等原因不同程度影响农民收入。2020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264元,占可支配收入的63.4%,同比增长4.1%。 

  三是市场活力不强,财产性收入较弱。财产净收入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大构成之一,但在西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却只有2.2%,拉动农村居民快速增收力量不足。同发达省份相比,西宁农村发展基础弱、底子簿,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数小、来源少,在推动农村居民增收、改善收入方面力量还较为薄弱。2020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人均财产净收入220元,占2.2%,同比增长39.7%。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一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生产环节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保障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确保力度不减弱。提高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创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在加工环节提升农产品市场价值,鼓励服务主体对农民进行农产品初加工提供技术指导,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与农民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在销售环节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依托“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挥“互联网+”在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和产业化运营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益农信息社以及农村电商、邮政、供销等村级站点的网点优势,提升农产品网络销售功能。二是加大就业和培训力度,提供高效培训和就业平台,引导专业就业,加强农村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全面提高农民就业率和就业收入。同时,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需要依托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鼓励支持社会人才、外出返乡人员创业,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拓宽增收渠道,解决文化水平落后阻滞增收的问题。三是充分挖掘农民财产性增收的各种潜力,排除影响农民增收的障碍,着力培育农民财产增收的新增长源。规范农民劳务市场,增加劳动报酬,使农民“有钱可投,有财可理”;增加农民入股分红收益,不断调整、优化村办企业、合作社等组织的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引导农民更新投资理财观念,积极拓宽财产性收入收益渠道,充分提高农村居民财产增收能力。四是推进农业补贴政策转型,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前提下,改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并注意补贴的绿色生态导向,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五是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货市场,培育和建设农产品期货市场。在建立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同时,在加大县级城市农产品集散中心、乡镇农产品收购与交易市场的建设力度。(责任发布:石国慧(实习))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