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虾类养殖龙虾养殖对虾养殖青虾养殖罗氏沼虾养殖基围虾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斑节对虾养殖

南美白对虾育苗中常见疾病及防治技术

2023-12-15 13:53| 发布者: 《海洋与渔业》杂志社| 查看: | 评论: 0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黄德/文

  湛江市1998年开始引进南美白对虾繁育种苗,目前全市虾苗场超过400家,对虾养殖面积达44.8万亩,产量20万吨。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种苗的需求量大增,育苗场发展迅速,但育苗过程中病害也日益增多。笔者从事对虾育苗技术工作已有20多年,现将育苗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湛江市1998年开始引进南美白对虾繁育种苗,目前全市虾苗场超过400家,对虾养殖面积达44.8万亩,产量20万吨。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种苗的需求量大增,育苗场发展迅速,但育苗过程中病害也日益增多。笔者从事对虾育苗技术工作已有20多年,现将育苗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一、病毒性疾病

  南美白对虾病毒性疾病有多种,而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 Vivus)是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病害。桃拉病毒(TSV)主要是水平传播,养殖前期容易发生,育苗期间病毒发病率较低,但幼体发病后,死亡率较高。

  主要预防措施:
  1.育苗用水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投放无节幼体。
  2.严格规范亲虾的检测检疫工作,把好亲本的质量关。
  3.使用无特定病原(SPF)种虾做为亲本。
  4.采用PCR或RT-PCR检测方法对幼体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并有效预防无节幼体携带病毒。

  二、细菌性疾病

  1. 症状及病因
  对虾育苗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多由弧茵感染所致,多见于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患病幼体活力下降、趋光性差、沉于底部,体发白、不摄食,一般发病1~2天即开始死亡。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幼体体内有大量活动的弧茵。发病原因常与幼体密度过大、水质不良、营养不足有关。 

  2.防治方法
  (1)保持育苗池水质清新,培育幼体密度科学合理,投喂营养充足的饵料。
  (2)做好育苗池、育苗用水、工具、用具等的消毒处理工作。
  (3)使用土霉素2~2.5ppm或氟苯尼考1~2ppm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3天。

  三、真菌性疾病

  1.症状
  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蚤状幼体易受真菌感染。发病幼体活力弱、趋光性差、变态期长、身体粘污严重,附肢刚毛卷曲。蚤状幼体不摄食、肠胃空、体发白,体内网状菌丝明显,该病原菌繁殖迅速,幼体感染后短时间内出现死亡。

  2.病因
  主要是由链壶菌引起,其入侵途径为病菌的游动孢子附着于幼体表面,通过形成的萌发管,菌丝在幼体组织内不受限制的生长,最后幼体体内充满菌丝,病原菌开始芽孢性生殖,在排出管末形成顶囊,产生游动孢子,再次感染其他的幼体。 

  3.防治方法
  (1)预先消毒处理育苗用水。
  (2)做好亲虾、受精卵、无节幼体的消毒,防止无节幼体带有真菌孢子及菌丝。
  (3)发病池子使用0.01ppm氟乐灵全池泼洒,隔天使用,连续施用2次。

  四、固着类纤毛虫病

  1.症状
  纤毛虫类多用柄部附着在幼体表面,以糠虾幼体或仔虾阶段发生较多,严重影响对虾幼体的摄食及活动,使幼体活力下降,无法脱皮或脱皮不尽而死亡。

  2.病因
  由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营固着生活的纤毛虫寄生在幼体鳃部及体表所致。此病一般在水环境不良时易发生,水质中有机物含量过高,pH值过低,池底沉积物过多、发黑,特别容易使纤毛虫在量生长繁殖。

  3. 防治方法
  (1)通过大量换水和增加优级饵料的投喂量来促进幼体脱皮。
  (2)适当提升水温刺激幼体脱皮。
  (3)使用甲醛10ppm(糠虾幼体阶段),15~20ppm(仔虾阶段)全池泼洒,并结合换水。
  (4)新洁尔灭0.5~1ppm全池泼洒。

  五、尾棘萎缩病

  1.症状及病因
  由于水质理化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多见于无节幼体和蚤状幼体,患病幼体尾棘弯曲、短小、畸形,附肢刚毛也同时畸形弯曲,幼体游动无力,无法正常脱皮变态。

  2.防治方法
  (1)保持适宜的水温和良好的水质。
  (2)育苗用水施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3~10ppm。

  六、糊脚病

  1.症状与病因
  南美白对虾育苗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常见于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阶段,患病幼体附肢上粘有细毛状物质,刚毛粘附杂质,附肢变粗、有沉重感,活力下降,蚤状幼体游动困难,糠虾幼体弹跳无力、下沉,幼体无法正常摄食,变态时间延长,甚至停止发育而最后死亡。主要原因是由于水质不良、幼体先天不足造成变态延期;亲虾营养不足、种质退化;病原体入侵等。

  2.防治方法
  (1)保持水质新鲜、投喂优质饵料,促进幼体按时变态发育。
  (2)加强规范亲虾管理,提高亲虾营养,保证无节幼体质量。



  本文由《海洋与渔业》杂志社授权中国水产养殖网转载。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授权,擅自转载此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责任自负。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