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淡水鱼养殖黄鳝养殖泥鳅养殖鳗鱼养殖鳜鱼养殖黑鱼养殖罗非鱼养殖黄颡鱼养殖石斑鱼养殖金鲳鱼养殖海水养殖笋壳鱼养殖花鲢白鲢养殖鮰鱼养殖草鱼养殖冷水鱼养殖鲟鱼养殖鲶鱼养殖鲈鱼养殖虹鳟鱼养殖水蛭养殖青鱼养殖鲤鱼养殖鳊鱼养殖鲫鱼养殖淡水鲨鱼养殖鲷鱼养殖鲳鱼养殖鲍鱼养殖黄鱼养殖多宝鱼养殖甲鱼养殖娃娃鱼养殖长吻鮠养殖白鱼养殖河豚鱼养殖胭脂鱼养殖

50余万亩池塘 养鱼人霸气支撑罗非鱼产业

2023-12-15 12:37| 发布者: 南海网| 查看: | 评论: 0

刚孵化出来的罗非鱼苗

日本三文鱼生鱼片,是全球“资深”美食。然而,20年前,海南罗非鱼版生鱼片诞生时,几乎以假乱真。

  早在1999年,海南岛内“溢华”“果蔬”两家企业,就做出罗非鱼生鱼片。在一次行业展会上,果蔬公司出示这款新产品,撒几粒盐巴,请大家品尝,众人惊呼“味道好极了!”

  鱼片生食,对鱼肉品质要求极高。肉质要清甜,有韧劲,没有杂味,色泽生动,纹理顺滑,赏心悦目是生鱼片食用的最高境界。

  20年前的那抹生鱼片,正是当年海南罗非鱼养殖水平的一个缩影——技术过硬。

  30年来,海南养殖企业将罗非鱼品种整整更新了十代,现在全省的罗非鱼养殖面积已达50余万亩。

  今天,他们正在跨维度自我挑战:用海淡水混养罗非鱼。让这条在淡水里活了一辈子的鱼,沾些海水的味道......




  种苗换代,30年罗非鱼更新十代

  曾经有一家海南罗非鱼企业的老总,实在忍不住了,悄悄跟好朋友说:“赚钱容易,走一个柜能赚五六万元。”这大约是20多年前的行情。这样的利好行市早已打了折扣,但30年来,海南罗非鱼各个链条上的从业者,很少有亏钱的。

  然而,30多年前,一位搞养殖的文昌人,曾经亏得血本无归,让老婆儿子跟着他整整吃了四年的地瓜稀饭。

  他就是国内声名远播的海南昌盛鱼鳖种苗厂的创始人周经明,海南首批罗非鱼养殖户之一,最早投身种苗生产。

  周经明是土生土长的文昌人,二十多岁就在家乡种苗厂打工,学到些养鱼的技术。

  家穷地瘦,当了爸爸的周经明琢磨着自己养鱼。1986年,他向亲戚借了2.5万元,承包了100亩土地,准备挖塘养鱼。

  当年,2万元可以在文昌盖一栋三层楼!

  周经明这一举动,立即遭到“群嘲”,“把银子丢在荒坡上,怎么可能赚到钱,简直是傻瓜做法。”

  30岁的周经明在讥笑中,挖好三口塘。

  实操开始后,坏了。

  种苗不给力,塘里的罗非鱼光吃不长,料吃完了,身子骨依旧干瘦,鱼在塘里,卖不出去。

  第一次投资失败,惨败!却得到一个新思路:先培育种苗再养鱼。

  1986年底,周劲明从银行贷款接着干。他从海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种鱼,节衣缩食,终于成功研制出第一代周氏种苗:鱼的重量,从原来的五六两长到一斤半,生长速度快、个头大、出肉多。

  最初,周家靠在海口卖鱼赚到第一桶金,维持种苗生产。1995年,海南养鱼人越来越多,他们把精力放在育种上。

  20天,鱼苗长到3厘米就能卖,每月产一次苗,一年生产春秋两季,周家种苗越做越大,周经明告诫儿子周旭:“我们的种苗要用良心做,一定要让养鱼人有钱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生长一个月的鱼苗,长度大约三厘米。

  慢慢地,周家鱼苗有了口碑,“我们祖孙三代人,把海南罗非鱼苗优化了10代”,周旭挨个说明:第一代长个头,第二代提高生长速度,接着不让生长期的鱼产仔,保证不掉份量;提高抗病能力;控制性别,保证塘内97%的种苗为雄性,提高池塘出肉率;改善口感,让肉质更清甜;增强抗密性,以前一口塘养3000尾鱼,现在可以养七八千尾......

  现在,周家每年固定向国内2000家农户提供种苗,一年大约销售4.5亿尾种苗。除了海南本地,还走向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山东,最远的客户在沈阳。种苗技术进化了,罗非鱼可以在北方养殖。

  “养鱼人拿到我们的种苗,就能赚到钱。”这是周经明一辈子最开心的事,他见不得农民没钱送孩子读书。

  经过30年发展,周家的种苗厂与位于临高的宝路种苗公司,成为海南种苗两大生产商,年生产种苗近10亿尾,叫响了海南种苗在全国的口碑。

  现在,养殖企业摸索在海水与淡水混合区养罗非鱼,让罗非鱼沾一些海水的味道,肉质会更美味。面对市场的需求,海南种苗业立即跟进,已经提高了种苗的抗咸度。虽然这属于小众需求,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不过谁都不敢保证,多年后,罗非鱼以海鱼的身份出现在餐桌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海南罗非鱼出塘时的样子,整体呈青色是品质良好的重要标志。

  规范池塘,保“鱼”居环境一流

  30年前,广东盛行立体养殖,鹅鸭在水面上养,罗非鱼在水里养。

  海南从一开始就是精养。

  首先要选好鱼塘,石灰石底、沙底、黄泥底的,都是好塘。

  黑泥巴的塘是不能养鱼的,否则鱼的土腥味大,伴有馊味。当年,海南省渔业部门对池塘监管很严格。老旧池塘想养鱼,必须改造,政府一直鼓励旧塘改造,年年给补贴。

  旧塘改造,首先要挖掉黑泥,露出沙底,实在无法修补的池底,就铺一层塑料地膜。南海网记者找到几位原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养殖处退休的老同志,据他们回忆,不需要政府监督,当年海南的养殖户很自觉地进行改造,他们对池塘质量很上心。这是下游加工企业倒逼的:如果是黑塘里养的鱼,加工厂是不会购买的。

  当年,加工厂的采购员买鱼时,直接从池塘捞两条上来,就在池塘边上,砍下鱼头煮着吃,如果有土腥味,直接走人,把这口塘拉进黑名单,他再也不会来。

  罗非鱼带不带土腥味,是池塘品质决定的,好的池底才能养出味道鲜美的鱼。

  “必须为海南的渔业部门记录一笔,不仅仅是池塘,政府部门为罗非鱼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接受采访的老同志们众口一辞。

  罗非鱼养殖三大要素,除了种苗,还有水与饲料。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海南就制定了罗非鱼养殖技术操作规范,省里年年给资金,渔业部门年年做培训,指导养殖户选塘,控制水深。塘深至少要3米,太浅,水温易高,鱼易患病。“我们经常往下跑,看到一两米深塘就要求他们改造,政府的改造补贴相当于给钱让养殖户深挖池塘,天旱时保证不缺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自家鱼塘边上,周旭手捧一条7斤的大种鱼。

  海南的水质好,没有污染源,沟沟坎坎里的水都能养鱼。养殖户尝试过网箱、池塘与水库三种模式,渔业部门推广池塘养殖,同时加强对水的监管,要求养殖户每养一照都要换新水。一照指一季,罗非鱼养一照需要六至八个月。

  2006年,海南加大了对养殖技术规范的培训,“那种小册子,我们每年都发,养殖户掌握得很好,把罗非鱼养得很好。”据一位老同志回忆,有一年,原农业部检查组前往文昌,随机在路边池塘抓了几条鱼,在乡镇的小店吃饭时,现场用清水煮着吃,什么调料都不放,连盐也不放,就用清水煮着吃。“他们不吃肉,先喝汤,那汤一点杂味没有,相当清甜。”

  罗非鱼正式抽检时就是这样的,在一排专家面前,用清水煮鱼,专家先喝汤再尝点肉,就知道鱼的品质了。

  养出好鱼多赚钱,在这种朴素的理念引领下,把控养殖品质渐成为海南养殖户的自觉行为。

  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府严格的监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30年,周经明将厂子做成海南知名种苗厂。

  三级监管:“鱼生”被检无数次

  国家对养殖业的监管一直执行严格的三级监管网络,从国家至省再到市县一级。

  2005年开始,原农业部连续多年下达罗非鱼质量安全抽检指标,海南每年需要从全省采样,提供不低于200份样本。直到今天,部级抽检合格率始终是100%!

  省级渔业部门依据养殖面积、产量,面向各市县分配名额。最初,样本的提取由人工采样,后来网络越来越发达,省级渔业部门投资在养殖基地与大小池塘边上,装了一批摄像头,化验员在池塘现场完成采样,只需将采样数据通过视频传递到省级渔业部门总控制台,总控制台会自动生成检测结果,按照程序完成检测。

  海南罗非鱼养殖一直在良性发展,在原农业部每年跨省交叉抽检中,从来没有企业被列入黑名单,而内地一些养殖大省,几乎每年都有企业被打入黑名单。

  政府加强监管,养殖基地与农户也积极地行动,行业内部逐渐摸索出一整套程序,捕捞前检测 、进厂检测、加工检测与出货检测。也就是说,一条罗非鱼,进出厂要经过反复检测,出口时,海关那里还要再做最后一道检测。

  欧盟对进口食品的要求是全球最顶级的,也是最严苛的。海南现有22家加工企业,全部持有欧盟准入证书。

  15年前,海南罗非鱼一直在争取进入欧盟,想进入就要接受检测,海南邀请欧盟代表团前来检测。为了获得通行证,海南整个“罗非鱼界”下最大的力气迎接检查,“史称”欧盟迎检。

  海南省下拨数千万元支持整个产业链升级换代,池塘、道路、运输、加工车间、检测室……结果就是海南全部加工企业获得出口欧盟的通行证。

  渔业行话,“合格的鱼是养出来的,不是加工出来的”。也就是说,欧盟迎检的成功,是海南养殖业在源头的霸气支撑。

  养殖与加工,罗非鱼产业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彼此支撑,生产出了“婴儿可以吃的鱼片。”

  海南罗非鱼最大的养殖基地,是位于文昌的勤富渔业,有1000多亩池塘,获得多项国家级质量证书,是海南首家出口欧盟的养殖企业,以色列进口的70%以上的罗非鱼来自这里。勤富渔业,代表着海南罗非鱼养殖业的一个高度。

  海南罗非鱼圈子至今流传着一个段子:勤富渔业最初只养殖,不加工。但是养多了,央求加工企业收购;养少了,又被加工企业追着要货。所以,董事长周勤富干脆自己办加工厂,自己加工自己养的鱼。没想到,成了养殖与加工“两栖明星”,不停地拿国内外的各种认证。

  段子未经考证,可一直被圈里人善意地传播着。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在海南翔泰、勤富、通威、蔚蓝等一批龙头企业带领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南罗非鱼产业从养殖源头开始,以质量为天,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出处:南海网 记者 康景林 陈元能)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