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国内水产国际水产市场动态业界动态水产养殖水产种苗水产药品水产设备水产加工水产出口水产灾害农业气象水产养殖百科特种水产养殖水质调节技术行业资讯企业报道科研院校科技动态展会交易会政策法规行业百科风云人物价格行情分析预测养殖宝典特种养殖合作社专题其他专题营养美食致富经养殖基地统计数据最新商机技术交流

服务“蓝色经济” 海水养殖保险进军“蓝海”

2023-12-12 18:13| 发布者: 金融时报| 查看: | 评论: 0

“农民靠天吃饭。”对于海水养殖业的经营者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个体养殖户,未知的海洋对他们来说存在着巨大的灾害风险。一场严重的海洋灾害或病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让他们血本无归。

  2012年,福建水产养殖业遭遇严重赤潮灾害,养殖鲍鱼、牡蛎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受灾渔民达上万户,养殖户损失惨重;2014年,大连獐子岛遭遇黑天鹅事件,价值数亿元的虾夷扇贝因“冷水团”被核销处理;2015年10月,台风“彩虹”在广东登陆,湛江数百家养殖户受到重创,损失总额超过两亿元。全国范围内因自然灾害造成水产养殖受损的案例比比皆是,导致民众对海水养殖保险的呼声愈发高涨。

  在大连,海水养殖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创新型产业和支柱产业。如何让当地的海水养殖者在灾害面前不再手足无措,打破因保障不足而制约海水养殖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屏障?近年来,大连保险业在服务“蓝色经济”的不断摸索与尝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积极研发创新型险种

  2008年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与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海水增养殖产品保险协议,并与英国RSA保险集团、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签署渔业海水增养殖产品再保险协议,为中国水产养殖保险开启破冰之旅。

  大连具有十余个国家级原良种基地,海参、海胆、河豚等高价值产品全国领先,是虾夷扇贝、裙带菜的主产区。为解决海水养殖业风险高,但保障匮乏的问题,大连保险业自2013年开始在全国率先试点海水养殖保险,在保障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精准服务蓝色经济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就以往而言,气象指数保险在海水养殖保险中比较常见,但在此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开发落地了全国首单水产制种保险,这是海水养殖保险中的又一重大突破。在人保财险覆盖14个省份的98个海水养殖类保险中,保障范围也仅局限于水产成体养殖阶段,而制种阶段,大多数公司都不敢轻易“试水”,导致水产制种保险产品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但其实,在水产苗种生产过程中,水质环境、疾病病害、制种技术等风险一直是制约水产制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对市场的前期调研中,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发现,水产制种保险在当地的需求十分迫切。参与问卷调查的141家育苗企业中,100%认为开展水产制种保险是一件好事。以旅顺一场家为例,其2017年繁育的近350万尾牙鲆几乎全军覆没,仅残留不到5000尾,直接损失达300余万元。厂家表示只要有小部分财政补贴支持,则非常愿意投保。在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以及大连保监局的指导下,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最终攻克水产制种保险难题,目前该险种已在金州、旅顺和庄河三地成功试点,未来有望推广至全市,为更多水产制种企业提供有效风险保障。

  纵使研发海水养殖保险品种风险高、操作难度大,但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大连保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当地共推出包括海水养殖风力指数保险、水产制种保险、渔业设施保险在内的4大类8个保险产品,为大连海水养殖业提供了超过23亿元的风险保障,支付赔款2.89亿元;参保对象由海水养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延伸至具有一定规模的海水养殖农户,覆盖范围由1个试点县扩展至所有县域地区。海水养殖保险体系由扁平化走向三维立体,横向覆盖了海水养殖的代表产业,纵向贯穿了渔业生产由育苗期到成长期的全流程。

  政府与险企联合发力

  水产养殖保险的创新必然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性引导与支持。但据记者了解,为了保障粮食安全,目前我国政策性保险主要扶持种植业,包括粮、棉、油、糖等作物。养殖业中主要支持生猪、奶牛产业。渔业养殖还没有纳入这个范围,只有部分地区提供政府补贴,大连是其中之一。

  大连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大连是目前国内海水养殖保险补贴种类最多的地区,海水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参保积极性因此得到很大提升。大连市政府从2015年开始将海水鱼养殖、藻类风力指数等5类海水养殖保险纳入财政补贴范围,保费补贴比例最高达50%。

  在政策支持下,保险机构充分把握契机,精准推出适销对路的补充性商业保险产品。比如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在积极争取财政补贴的同时,努力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水产经营者的投保意愿,凸显普惠性原则,在政策性风力指数保险产品的基础上及时匹配了商业性保险予以补充。

  数据显示,2017年大连海水养殖保险保费收入达到4243万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商业性保险保费占比超过2/3,形成了以政策性保险兜底、商业性保险作为重要补充的海水养殖保险发展模式。

  查勘定损成最大挑战

  尽管近年来,多个海水养殖保险品种在大连陆续推出,但除了指数保险外,其他类型的保险产品在当地及全国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针对水产养殖疾病、技术等方面的风险就鲜有保障。比如至今,水产制种保险在除大连外的其他地区基本未有涉足。另据初步测算,2017年渔业互保系统和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的养殖面积尚不足全国水产养殖面积的5%,远低于农业保险近70%的覆盖率。

  面对大量的保障需求,海水养殖保险究竟“卡”在哪儿?

  “海水养殖业分散的市场主体结构、特殊的生产环境及丰富的物种类别等特点决定了海水养殖保险高成本、高风险、高技术的特征,对于保险机构开展海水养殖保险业务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农险部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述负责人谈到,主观来讲,部分企业投保海水养殖保险的积极性不够高。我国的海水养殖户长期以来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种自发的风险分散机制,再加上相当一部分海水养殖户的保险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进而弱化了投保倾向。

  保险公司方面的查勘定损也是一大难题。海水养殖经营主体空间上的分散性以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利用的季节性,不仅意味着保险公司需为主要针对散户的“点对点”保险业务支付较高的成本,也意味着风险区划和保险费率的确定存在较大的工作难度。查勘定损、理赔兑现等流程因出险时间集中和地域广阔,加大了工作强度。并且,一旦保险公司和养殖户发生纠纷,不能及时理赔,保险公司还要背负道德风险。

  此外,保险公司开展海水养殖保险业务面临着棘手的技术难题。海水养殖保险标的物的种类涉及面广、养殖技术性强,但相关产品设计可参考借鉴的历史数据较少,这就要求保险公司要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积累和技术支撑,可能需要很长的研发周期和资金投入,这对大部分保险公司来说困难很大。

  多方参与完善保障机制

  如何破解海水养殖保险的发展难题,更大程度地“探险”海洋潜力?答案是:需要政府、监管机构、保险机构、互保机构和养殖户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保险保障机制的完善。

  今年年初,人民银行、原保监会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探索巨灾保险和再保险机制以更好地支持“蓝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大连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水养殖灾害区域性强,一旦发生灾害往往需要巨额赔付,没有“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保驾护航,海水养殖保险将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针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和风险演进规律,大连保监局已将加快建立海水养殖巨灾保险制度作为未来长期攻坚的一项重点工作。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1月,大连市政协委员、大连保监局局长蔡兴旭在大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递交了《关于建立海水养殖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提案,明确提出了“财政支持、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多层分散”的区域海水养殖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实施路径。市政府及有关部委在第一时间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目前,有关巨灾保险政策推动和工作安排已纳入大连市政府达沃斯办公室重点签约项目。

  海水养殖面临众多风险,对于保险机构而言,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和摸索。作为开发海水养殖保险的“先行者”,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的保险专家同样认为,建立合理长效的共保和再保险制度至关重要。应通过共保合作构建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再保险加强抵御巨灾风险的能力。同时,公司层面表示,会继续加强科技和专业人才对海水养殖保险发展的助力和指导。加强系统内外的联动合作,一方面聘请外部专家、联合专业院校,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加强科技创新,依托移动互联、AI、DNA等生物科学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扩大承保规模。

  从渔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海水养殖保险需要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农林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郑世忠认为,针对我国海水养殖业保险发展中的问题,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海水养殖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提高养殖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