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国内水产国际水产市场动态业界动态水产养殖水产种苗水产药品水产设备水产加工水产出口水产灾害农业气象水产养殖百科特种水产养殖水质调节技术行业资讯企业报道科研院校科技动态展会交易会政策法规行业百科风云人物价格行情分析预测养殖宝典特种养殖合作社专题其他专题营养美食致富经养殖基地统计数据最新商机技术交流

大华农董事长陈瑞爱:将带领团队开辟蓝色新粮仓

2023-12-12 10:25| 发布者: 中国渔业报·第一水产| 查看: | 评论: 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记者 田程廷

“2015中国农牧行业品牌营销创新论坛”即将于2015年11月20日在成都通威国际中心举行,届时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高管将参加本次论坛。

从主持国家火炬计划、863计划项目,到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多年的科研生涯里她成果不断;从奔走在农村的一名鸡场技术员,到大学教授、公司总裁、全国人大代表,陈瑞爱不断丰富着自己的传奇人生,也带领大华农朝着更高的目标越走越远。

作为国内以疫苗药物为主导的兽药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大华农在动物疾病防控领域真正形成一股力量,为人们所熟知和认可,要追溯到2004年的禽流感和2006年的猪蓝耳病两场漂亮的战役。正是在这两次席卷全国甚至亚洲的“战役”中,陈瑞爱和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加班加点提供优质疫苗,才使疫情得到了迅速控制,大华农也成为国内第一个成功研制禽流感疫苗的民营企业。

而如今,陈瑞爱又把目光瞄向了深不可测的茫茫大海,带领着团队扬帆起航,去开辟新的“蓝色粮仓”。
 
回山区当普通技术员
  
陈瑞爱的办公室陈设很简单、明亮,一如她的穿着打扮:齐耳的短发,衣着干净、朴素,给人一种干练又儒雅的印象。或许是因为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缘故,身体看上去有些瘦弱,坐在宽大的沙发里整个人显得越发单薄。这不禁让我们有些讶异,她当年是如何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下乡调研,到农家给鸡诊病的?
  
1992年陈瑞爱大学毕业,放弃了留校任教和机关单位的工作机会,成为第一批加盟温氏企业的大学生,回到粤西山区,在一个离新兴县城十多公里的小农场当起了技术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疫病防控问题,积累更多的资料与实例,陈瑞爱骑着车翻山越岭,足迹几乎遍布了每一个村落。白天她下乡去作调查研究,到农家给鸡诊病,开处方;晚上则将死鸡带回实验室做临床解剖和诊断。
  
“基层科研单调、枯燥,天天与鸡、猪打交道。农户文化程度不高,还要用很通俗的语言跟他们解释为什么会生病,说服他们用科学的新技术去养殖,工作量非常大。”在基层跟踪养殖疫病防控一段时间后,陈瑞爱发现必须建立一套家禽生产生物安全体系,用规模化、标准化的管理,提高畜禽规模化养殖的疫病防控能力。为了建立这套体系,她先后用了6年时间驻扎在养殖场潜心钻研。
  
终于在2001年,陈瑞爱利用温氏集团“公司+农户”的一体化养殖模式,在国内首先研究《家禽安全生物系统的建立与推广应用》的动物疫病防疫技术模式,在大规模、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下,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常见家禽传染病。技术成果获得“九五”国家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2002年,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民营企业进入兽用生物制品行业时,陈瑞爱组织团队迅速到肇庆大旺高新区拓荒建厂,组建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由此迈出了疫病防控事业的第一步。

从“陆地”跨进“深海”
  
如今,陈瑞爱和她的大华农又将目标从陆地转移到了深海,这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她的这一步跨得是不是有些快、有些大了。但陈瑞爱并不这么认为。
  
“大华农本身是做生物产业,尤其是动物保健品,其实动物的范围,应该包含陆生跟水生。”陈瑞爱介绍,大华农进军水产药业是从2011年开始,当时正值水生动物疾病暴发特别严重,特别是南美白对虾和罗非鱼等品种,病毒病和链球菌病横行,还有一些海水鱼病害情况也不容乐观。
  
“这些严峻的形势都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同时我们也认为在水产疾病防控这一块大华农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2011年大华农和南海水产研究所共同申请了一个“863计划”项目开展水产疫病的防控研究。“从那时起大华农就开始接触海洋渔业产业。”
 
2012年,大华农组建了一个调查组,陈瑞爱作为组长,亲自率队到全国各地调查,历时两年。在调查中陈瑞爱发现,我国水产行业基本停留在比较传统的状态,总体呈现出“小、散、乱”的特点。即规模小、很分散、管理混乱。
  
“我国的水产品,包括捕捞和饲养的,每年产值有2.2万亿元,这个数字很惊人。在广东,水产品消费占据了日常饮食消费的20%。调查后我们感觉到在鱼病这一块,我们可施展的空间非常大,而这个产业的现状和市场前景也让我们觉得有拓展的可能。”两年的调查下来,陈瑞爱和团队收集到许多宝贵而全面的基础信息,整理出一本厚厚的调研报告。“对这个行业历时两年的摸底调查得到了董事会的认同,更加坚定了我们进军海洋生物产业的决心。”

打造“两地一园” 
 
去年以来,陈瑞爱领导公司上下大力发展深海渔业,与珠海市合作建立了万山海洋科技产业园,在珠江口几个小岛和大片海域谋求新发展。今年2月底签订的协议显示,这个产业园中仅总部就占地50亩,与中科院、中山大学等著名院校开展深海高科技研究;海产品仓储与加工基地占地200亩。
  
陈瑞爱介绍,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大华农海洋产业已经初步建立了“两地一销”的生产运营系统,即珠海和海南两个核心生产基地和一个销售系统。其中珠海基地被农业部列为国家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供港产品基地;海南基地与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合作建立起了南方海水鱼类繁育种中心。“我们希望再通过一年的时间,建设起大华农海洋生物产业‘两地一园’的产业格局。两地,是指珠海和海南基地;一园,是指海上科技园。”
  
“国家和广东推进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决心、力度感召着我,我们决定要奋力一搏。”陈瑞爱说,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是伟大战略部署。“大家都想在这个大战略中做点事情,但做什么呢?除了海上贸易,我们感觉,深海渔业是最直接的切入点。”陈瑞爱介绍,养殖方面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设备,迅速实现养殖机械化、自动化和规模化。“到今年6月份,珠海基地可完成40个大网箱的装备升级,接下来要全面铺开进行改造升级。”
  
苗种方面,大华农正与农业部、黄海所、中山大学一起推动“南繁”。植物的南繁袁隆平院士已经带头搞起来了,但是水产动物的南繁我国还没有很好的发展。以“两地”为载体,通过基因、分子育种,同时建设南海鱼类精子库,希望能把南海濒临灭绝的一些经济品种留下来。

“这只是我们的初步尝试”陈瑞爱说,广东人吃起鸡、猪肉,自然会想到“温氏集团”,大华农要做的是,再过5年到10年,广东人要吃高档海鲜,自然而然就想起我们的产品,“我们要做“海上温氏”。
  
目前,大华农与渔机所等其他三个单位正在筹建一艘10万吨级的海上养殖工船,总投入将达几十个亿,预计2-3年内可建造完成。这艘海上养殖工船将具备苗种生产、养殖、加工、饲料生产、海水淡化、水产品贸易等功能,设计每立方米水体可养出55公斤鱼。养殖工船相当于一座海上科技园,可移动,可坐滩,可根据养殖环境和天气变化进行移动,是深耕海洋、开发无人岛的有利工具,同时也能起到和周边国家交流的作用。
  
“广东的海岸线有4800公里,是南海主要的优势省份。在‘一路一带’战略中,广东的发展战略位置是很高的。”陈瑞爱说,南海连接着东南亚16个国家,因此我们希望把大华农的海洋项目做成海洋新经济产业,真正做到利国、利海、利民,并对周边国家能带来正面的影响。

多方合作 发展海洋科技
  
在大力发展深海养殖的同时,大华农这几年还积极与国内多个科研院所或地方政府开展多项相关合作。
  
“我们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发研制草鱼出血病活疫苗。国内这个唯一获批上市的水产疫苗——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现在由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陈瑞爱高兴地说。
  
2013年11月,大华农和中山大学在珠海合作成立了广东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为了避免散、小、乱的模式,在珠海申请了7000亩海域,把周边的散小的个体养殖户召集到一起进行合作养殖,他们出物资,公司出现金和技术。“在这片海域我们现共有380个网箱,主要饲养鮸鱼、军曹鱼和石斑鱼等,整个珠海养殖基地的年产量占全国相应品种约40%~50%比重。”
  
为解决苗种问题,大华农还在海南省东方市海岸选取了3000亩的水域,并在岸上建有高位池,主要用于南海鱼类苗种繁育。目前海南基地亲鱼数量达到了2000多条,包括鮸鱼等7个品种,年可生产多种海水鱼苗共计3亿尾。“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基地,把南海一些稀缺的甚至濒临灭绝的品种保留下来并延续下去,实现规模化育苗和产业化养殖。目前这些工作也有其他人在进行,不过规模都比较小。”陈瑞爱表示,就在几个月前,大华农与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在珠海签署了《建设万山海洋现代渔业专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将以建设海洋现代渔业示范区为核心,重点发展海洋科技、现代海洋渔业、东盟海产品海上交易中心等合作项目。

为了共同的心愿
  
“为了共同心愿,我们走到一起,做动物保健专家,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不辞辛劳,不畏困苦,我们团结拼搏,潜心铸造,追求卓越……”每天早上,当大华农的员工走进办公楼的时候,耳边总会回荡着这首雄壮激昂的歌曲。而这首名为《为了共同心愿》的大华农之歌的词作者正是陈瑞爱。
  
“企业的发展应该有一个力量的凝聚,这首歌表现的正是这种凝聚力。”在大华农员工的平均年龄不到28岁,陈瑞爱看来,大华农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这么简单,而应该是每一个员工家庭事业的全部。“在这里工作的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大华农的员工幸福感都是很高的。”
  
10年时间,陈瑞爱创办的大华农公司就成为行业中的领军者,这固然与领导者的付出和决策密不可分,但大华农本身产学研为一体的模式,也助推了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
  
“大华农75%以上都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来了,我都会给他们一个团队,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课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是允许你这个科研失败的,也愿意给钱让你去学习、尝试。”陈瑞爱说,对于成功进行成果转化的团队,我们设置了相应的奖励,一类奖400万元,二类300万元,三类200万元,这个奖励国家都没那么高。“这么多年来,大华农员工的流动一直低于千分之一,基本上没人离开。所以年轻人进入到大华农能够感受到,个人的价值和企业的价值是融为一体的。”
  
“价值观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在一个企业中潜移默化形成的。”陈瑞爱介绍,每年公司会给总裁级干部拿出6-8万元去培训、学习,中层干部3-5万元,普通员工也有1-2万元,“不学习就不会进步,管理人员不学习,你的团队就不进步,你的经营成绩就落后。”
  
目前,大华农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同行中名列前茅,建成了一支以院士、教授、行业专家、博士为带头人的高层次研发团队,组建有广东省兽用生物制品技术研究与应用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肇庆市动物疫苗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是大华农走向成功的法宝,企业近六年缴纳税收约3亿元,人均创利税30万元/年,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为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大华农公司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十强”、“广东省服务行业100 强”、“广东省制造企业100 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变与不变
  
今年是大华农上市第四周年,在陈瑞爱看来,上市之后对大华农的改变的确很大,尤其是跟一些中小企业合作,通过大量的投入科研,投入装备,在行业当中形成一种氛围,同时又吸收、引进国外的一些企业和技术,提升了企业的竞争水平。
  
“此外,上市之后我们的责任,无论在经营还是产品品牌上与以前相比都更大了,这既是一种示范也是一种要求。”陈瑞爱说,“要实现资本的价值,发展速度必须得快,同时保证安全和质量,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对上市之后企业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我们做事的机会更大了、空间不可估量。
  
面对公司的飞速发展,陈瑞爱并没有沾沾自喜、停步不前,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其实我的身份其实一直没有转变,一直都是管科研,还有一个就是集团管理者。”陈瑞爱说,自己的心态一直很好,觉得是一种责任跟使命。“实际上我天天都是在创业阶段,实际上我天天都是这个样子。”
  
在陈瑞爱看来,大华农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优势是因为有三大法宝。一个是产学研,第二个就是产业化,第三个法宝就是品牌。“不管是在动保产业还是海洋产业,就是按照这样的路子走的。而这三大法宝,也帮助大华农更好地走出去,走向国外。”陈瑞爱说,“现在单是从产品走出去已经是比较常规的了。我们现在想的走出去,更多是要我们的技术走出国门,让技术变成资本走出去。“我觉得应该不光是鼓励资本走出去,要让技术加资本一起走出去。光是资本出去是有风险的,但是我的技术出去就没有风险了。”
  
“现在很多人都跟我说,你学校的工作也做,企业的工作,还有社会的责任,会不会顾此失彼。”陈瑞爱笑着告诉记者,其实不然,实际上我是正好把这三者都结合了。只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和时间,就会形成一个相辅相成、促进推动的良性循环。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