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虾类养殖龙虾养殖对虾养殖青虾养殖罗氏沼虾养殖基围虾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斑节对虾养殖

放流增殖振兴渤海对虾渔业

2023-12-12 03:05| 发布者: 中国食品产业网| 查看: | 评论: 0

对虾是渤海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对虾渔业曾是渤海渔民的支柱性产业,为丰富群众的菜蓝子,提高人民生活以及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史上渤海对虾最高年产量近四万吨。但随着产卵场被污染,直接影响到对虾亲体正常产卵孵化,加之,养殖业大量用海捕亲虾以及秋天捕捞强度过大,进而导致对虾产卵亲体减少。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渤海对虾产量迅速下降。
  面对渤海对虾产量下降,对虾资源减少的境况,农业部加强了领导,由黄渤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组织北方三省一市渔业主管部门,于1984年至1993年,共在渤海放流中国对虾苗90多亿尾,有效地延缓了资源下降的速度。但好景不长,由于资金难以落实等诸多因素,1994年开始,渤海对虾增殖被无奈地暂停了。此后,渤海对虾最高产量也只有一两千吨,形不成虾汛。10多年来,在渤海湾作业的专业捕虾船已寥寥无几,只是在其他网具作业时偶尔能见到数量极少的对虾。
  近两年,为增加对虾资源,也为多年没有捕捞到对虾的渔民找条出路,河北省渔业主管部门决定向渤海湾放流对虾苗。2005年,河北省在沿海共放流对虾苗2.7亿尾。当年秋天,就见到了明显的效果。9月1日伏季休渔结束后,沿海捕虾渔民网网见虾,头几天网产都在50公斤以上,最高网产300公斤。虾汛持续到10月,网均15公斤~20公斤。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河北捕捞对虾产量在250吨以上。2006年,河北省又放流对虾苗3亿尾,效果仍然和去年一样喜人。
  与河北省的情况相同,天津市对虾增殖放流效果也很骄人。今年天津市放流中国对虾苗1.2亿尾。8月份后,天津近海对虾明显增多。开捕后,几百公斤的产量也是常见。据天津渔业主管部门介绍,今年的对虾不仅产量高,而且个体大,9月初达到16尾~20尾每公斤,而以往自然群体同期个体在24尾~30尾每公斤,可由此推断出这是增殖的群体。

  认识提高 主管部门强调放管并举 获得实惠 捕捞渔民呼吁多放虾苗

  河北省和天津市渔业主管部门对渤海对虾增殖都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在当前亲虾数量少,产卵场污染较重的情况下,开展对虾增殖是恢复渤海对虾资源的主要途径。河北省渔政处处长刘耀林说:“必须重视渤海对虾增殖。我们管理渤海渔业资源,只有保住像对虾这样的传统的支柱性的品种,才有说服力。”天津市水产局副局长李文抗强调,渤海对虾自然群体已经形不成渔汛,要恢复对虾渔业必须靠增殖。
  河北省和天津市的经验是:主管领导亲自指挥、组织、领导放流工作。河北省为保证放流效果,制定了严明的放流纪律和操作规范。为增加放流透明度,加大监督力度,特意邀请了渔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渔民代表参加放流,对放流全过程进行监督,亲眼见证增殖放流工作的真实性。天津市为保证放流工作取得实效,在制定好各项标准的基础上,公开向社会招标,效果也非常好。据反映,因为有渔民群众的参与,让其见证了主管部门为渔民办实事的过程,放流工作密切了渔业主管部门与广大渔民群众的关系,也提高了渔业主管部门自身的地位。

  资源增殖 渤海放流品种首选对虾 时机成熟 恢复对虾渔业时不我待

  向大海投放水产品苗种可有效增加资源,这已经成为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渔民的共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对放流增殖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但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应该放些什么品种,放多少,以什么品种为主,应该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当前向渤海投放的水产苗种主要有对虾、海蜇、梭子蟹、鱼类和一些贝类。这些品种的放流增殖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特别是海蜇和梭子蟹在有些年份效果特别好,投入产出比可达1∶20以上。尽管其他品种也可以取得较高的效益,但在渤海,对虾应该是首选的放流增殖品种。
  分析其原因有三:第一,从物种价值上说,中国对虾是世界三大对虾品种之一,有着其他品种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真的有一天,渤海对虾灭绝了,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第二,从生长周期看,对虾生长周期短,当年就可以达到商品规格。其他增殖品种达到商品规格往往需要跨年度。第三,从效益上分析,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备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也就高。
  据了解,9月份海捕对虾价格在每公斤150元以上,10月份可达到每公斤200元以上。据科研部门调查,黄渤海对虾放流回捕率在10%左右,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16,甚至更高。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品种的增殖受市场影响较大,由于多用于内销,其他品种的市场投放量稍微加大,价格马上会有较大的波动。而对虾却不会如此,对虾因其便于储存和运输,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虾拥有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当前我国海捕对虾出口几乎是空白,可以想像,如果有一天我们恢复对虾出口的话,那么增殖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