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蟹类综合养殖大闸蟹养殖梭子蟹养殖螃蟹养殖青蟹养殖

锯缘青蟹养殖之幼体的发育

2023-12-11 11:07| 发布者: | 查看: | 评论: 0

  锯缘青蟹胚胎刚孵出的幼体称溞状幼体(用“Z”表示)。溞状幼体期需蜕皮5次,分5期,环境条件不适或饵料量不足、质不佳时也有延期情况发生,然后,发育成大眼幼体(用“M”表示)。大眼幼体一期,蜕一次皮变成幼蟹。完成整个幼体发育共需蜕皮变态6次。在水温26~29℃时,约需23~24天发育成幼蟹。

    1.溞状幼体

  刚孵出的幼体很小,其貌似水溞,故称溞状幼体。其身体略呈三角形,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具额棘、背棘各一根,较长;侧棘1对较短。腹部各节具棘。口器及消化道出现,开始摄食,尾节的后缘棘有辅助摄食的功能。营浮游生活,具强的趋光性,喜聚集于光线较强的地方。颚足的羽状刚毛为主要的浮游器官,头胸部的棘刺也有增强浮游的作用。颚足的羽状刚毛数量随着幼体发育而增多。可根据第一、二颚足外肢末端的羽状刚毛数等特征来鉴别各期溞状幼体。

    2.大眼幼体
 
  大眼幼体由第Ⅴ期溞状幼体蜕皮变态而来,也称之为“蟹苗”。因其一对复眼着生于很长的眼柄末端,露出在外而得名。
    大眼幼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呈淡黄色或粉红色且透明。身体背腹较扁,外形开始近似成体,惟其腹部尚未弯贴在下方。其全长约3.55毫米,头胸甲长2.1毫米,头胸甲宽1.75毫米,腹长1.53毫米。头胸部背棘和侧棘均已退化消失,头胸部后缘拉长呈大角1对。眼柄伸长。触角2对即第一、二触角。口器发育已趋完善,由1对大颚,2对小颚和3对颚足组成。额棘尖锐,长于第一触角而短于第二触角。5对步足发达并具刚毛,其构造与成体也很相似,也由底节、基节、座节、长节、腕节、掌节、指节等7节组成。第一步足指节呈钳状,称螯足,适于捕食;第二至第四对步足指节呈爪状,为爬行的主要器官;第五对步足指节较扁,但尚未具游泳功能。
    腹部狭长,共7节,尾叉消失,仅第五腹节后侧缘保留指向后方的刺1根。具5对发达的游泳器官——腹肢,其外肢均生有刚毛,内肢具有弧状小刺3根。
    大眼幼体为浮游生活向底栖生活的过渡类型。幼体的形态既能适应于水中迅速游泳,又能适应底栖爬行。食性以肉食为主,杂食为辅,喜食贝、虾、鱼等碎肉,性凶猛,能捕食比其本身还大的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在饵料不足时,常会互相残食。在游泳中或静止时,都能用螯足主动捕捉食物。

    3.幼蟹

  大眼幼体索饵洄游到岸边后,经一次脱壳,腹部弯贴在头胸甲腹面,即变态为第一期幼蟹。幼蟹的形态构造与成体相似,头胸甲长约2.8毫米、宽3.6毫米,需再经多只蜕壳才逐渐长成成蟹。
    幼蟹喜栖息在河口或内湾,营底栖生活,能爬善游,涨潮时觅食,退潮时穴居。幼蟹长大后,才离开岸边水草地带向深处移动。幼蟹的生长与水温、盐度、饵料等环境因素有关。适于幼蟹生长的温度为18~31.5℃,最适水温为30℃左右,盐度以15‰~20‰为宜。当生长条件适宜、饵料丰富、生长就快,蜕壳频率也高,蜕壳后体形增幅也大;反之则生长慢。幼蟹生长历时约4个月左右。

 
(本文已被浏览 4076 次)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