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国内水产国际水产市场动态业界动态水产养殖水产种苗水产药品水产设备水产加工水产出口水产灾害农业气象水产养殖百科特种水产养殖水质调节技术行业资讯企业报道科研院校科技动态展会交易会政策法规行业百科风云人物价格行情分析预测养殖宝典特种养殖合作社专题其他专题营养美食致富经养殖基地统计数据最新商机技术交流

“害虫”成“致富虫” 小蚂蚱“蹦”出大财富

2023-12-11 10:20| 发布者: 眉山日报| 查看: | 评论: 0

陈建祥正忙着给蚂蚱加草加料。

  说起蚂蚱,人们习惯将其“定义”为害虫。但在青神县南城镇花桥村6组返乡农民工陈建祥的眼里,蚂蚱却是他的“致富虫”。

  8月31日,走进陈建祥的蚂蚱养殖场,大棚里密密麻麻地爬满了蚂蚱,场面颇为壮观。陈建祥正忙着给蚂蚱加草加料。再过几天,这一批蚂蚱就要上市了。

  与虫结缘

  打工仔返乡创业

  “蚂蚱只吃草,不吃别的东西。如果吃了一点沾染农药的草,就会马上死亡,所以我还专门种了6亩多地的草。”谈起自己养殖的“致富虫”,陈建祥脸上满是自豪,“所以,人若是要吃蚂蚱,完全可以放心。”

  陈建祥介绍,自己与蚂蚱是在去年2月结的缘。当时,他正在云南打工。

  在一次和朋友宵夜时,陈建祥吃到了一道特殊的菜——炸蚂蚱。彼时,炸蚂蚱香脆鲜美的口感,瞬间抓住了他的心。他一边吃,一边在想:这样的味道应该适合四川人口味,家乡会不会有食客和自己一样,也爱吃这样的炸蚂蚱。

  那次回去后,陈建祥开始有意识地调查市场。通过咨询家乡的朋友亲人,以及了解当地蚂蚱的市场需求量,他发现,大家对蚂蚱这种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的接受度很高,且目前家乡还没有养殖蚂蚱的场地。

  最终,他下了一个决定:辞职,回乡养殖蚂蚱。

  勤学苦钻

  “门外汉”成养殖达人

  回乡后,陈建祥一方面聘请了云南养殖专家做技术指导,一方面自己努力查资料,钻研养殖技术。在此过程中,他发现,养殖蚂蚱并不是件容易事儿。

  “开始不熟悉它的习性,在喂养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陈建祥介绍,蚂蚱对环境很讲究,也很挑剔。只要气温一高,它们就会活跃很多,进食也更多。初期最多的时候,1天需要喂4次草,少的时候1天也不会进食。而且,如果给蚂蚱喂食过多,剩下的草腐烂在棚里,不但会影响棚里的环境,还会影响蚂蚱的生长。因此,在刚开始养殖时,养殖场蚂蚱死了不少,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面对失败,陈建祥没有气馁。他查阅更多的资料,一遍遍向专家请教,并成天待在大棚里,仔细观察蚂蚱的生活习性。慢慢地,他从一个蚂蚱养殖门外汉,成了养殖达人。他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养殖蚂蚱的技巧和方法,养殖成本和蚂蚱死亡率也不断降低。

  迎难而上

  打开销路创事业佳绩

  养殖问题解决了,蚂蚱养肥了卖给谁?为让客户有直接的体会,陈建祥又带上经冷冻处理的蚂蚱,前往不同区县,一个餐馆一个餐馆地介绍、推销自己的“商品”。最初,跑10个餐馆,只会有1、2家餐馆愿意试试,但这已经足够提振陈建祥对蚂蚱市场的信心。“只要有能接受的餐馆,就有市场。”他说。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建祥的蚂蚱已经打开了销路。他养殖的蚂蚱比田间自然生长的蚂蚱外壳软、口感好,更受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的客商前去购买。

  “去年2月到10月,共出了4批成虫,扣除购买虫卵、网罩等成本,只是保本微盈利。但今年我只需要出人工,其余都是纯利润。”陈建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今,他有36个棚子,按每个棚每年出4批成虫来算,一个棚出50多公斤,一年出1800多公斤。按照当前市场价格,1公斤收购价是100元,一年能卖20多万元。

  “赚钱不需用东西奔南北跑,返乡创业照样能鼓腰包!”望着棚子里的爬的密密麻麻的“致富虫”,陈建祥乐呵呵地说。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