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淡水鱼养殖黄鳝养殖泥鳅养殖鳗鱼养殖鳜鱼养殖黑鱼养殖罗非鱼养殖黄颡鱼养殖石斑鱼养殖金鲳鱼养殖海水养殖笋壳鱼养殖花鲢白鲢养殖鮰鱼养殖草鱼养殖冷水鱼养殖鲟鱼养殖鲶鱼养殖鲈鱼养殖虹鳟鱼养殖水蛭养殖青鱼养殖鲤鱼养殖鳊鱼养殖鲫鱼养殖淡水鲨鱼养殖鲷鱼养殖鲳鱼养殖鲍鱼养殖黄鱼养殖多宝鱼养殖甲鱼养殖娃娃鱼养殖长吻鮠养殖白鱼养殖河豚鱼养殖胭脂鱼养殖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及预防方法

2023-12-11 09:36| 发布者: 《科学养鱼》 | 查看: | 评论: 0


章晋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

笔者:危害鲫鱼最严重的黏孢子虫种类有哪些?

目前,危害鲫鱼养殖的黏孢子虫主要包括:①引起鲫鱼喉孢子虫病的洪湖碘泡虫,该病一般有两个发病高峰,均为商品鱼规格阶段,感染率及死亡率都很高,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②引起鲫鱼肤孢子虫病的武汉单极虫,该病一般只流行于5-7月份的夏花鱼种,当然由于各地的水温不同,不同苗种培育区该病出现的时间会有少许差异。③引起鲫鱼鳃孢子虫病的汪氏单极虫,该病流行期同武汉单极虫,一般只感染寸片鱼种。④引起鲫鱼腹孢子虫病的吴李碘泡虫,该病一般发生于7-10月份,但无明显的季节性,终年都能发现。不同黏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与黏孢子虫的生活史及各地水温与鲫鱼的养殖周期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在我国很长时间里都认为黏孢子虫是直接感染的,故而对其生活史研究较为薄弱。目前,通过形态及分子鉴定,我们已经找到武汉单极虫及吴李碘泡虫分别需要经历发育于苏氏尾鳃蚓的雷氏放射孢子和棘放射孢子虫阶段。洪湖碘泡虫与汪氏单极虫生活史的工作正在进行中。尽管如此,我们对这几种严重威胁鲫鱼养殖的黏孢子虫的感染源在各养殖区的时空动态及病害暴发与养殖模式、养殖周期、水温、浮游动物群落与多样性、药物使用等的关系认识还很不足。

笔者:请介绍鲫鱼黏孢子虫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及预防方法?

尽管鱼病的防重于治的理念早已有之,但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对于黏孢子虫生活史认识的不足,鲫鱼黏孢子虫病的治疗往往始于肉眼可见包囊的出现,包囊出现即意味着含几丁质成分的成熟孢子的出现,为感染晚期。目前鲫鱼黏孢子虫病的早期诊断一般有三个方法:①形态鉴定。对某些需经历血液发育的种类,通过早期查血是可以做到早期诊断的,但这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且在尚无理想药物杀灭血液期黏孢子虫的情况下,即便诊断出,也无好的方法阻断血液期的黏孢子虫向成熟孢子(包囊)发育。②免疫诊断。利用某些孢子虫的特异性多抗或单抗识别其特定的抗原位点可快速鉴定鱼体是否感染。免疫诊断的优点是快速、方便、便于推广(如胶体金技术),但由于不同黏孢子虫、同种黏孢子虫不同发育阶段表面抗原变异很大,免疫学方法诊断鲫鱼黏孢子虫病的准确性有待提高。③分子诊断。利用PCR、LAMP 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各黏孢子虫的特异基因或片段,可在整个养殖周期监控黏孢子虫的生活史各阶段,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缺点是需要特定的仪器设备,不利于临床应用,我们正在开发用于一线塘口可应用的鲫鱼黏孢子虫快速分子诊断试剂盒。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预防基础在于对其病原生活史的了解,一般可分为针对水体中感染源(放射孢子虫)的杀灭与对鱼体内感染早期阶段的驱除与杀死,但现在对这两个阶段的药物、生态策略等研究都不足。但清塘、轮养、套养非感染宿主鱼的方法可确定有较好的效果。

笔者:针对鲫鱼黏孢子虫病有哪些药物治疗方法?

治疗鲫鱼黏孢子虫病尽管无理想的特效药物,但药物治疗依然是目前控制鲫鱼黏孢子虫病的主要方法,包括使用环烷酸铜、抗球虫药物,甚至一些农药都在一些地方使用,其效果有待评价。想强调一点的是,鲫鱼黏孢子虫生活史涉及两宿主,成熟于鱼体的黏孢子虫需要离开宿主进入水体感染底栖动物才能完成其世代繁衍,甚至需要宿主鱼死亡分解后才能溢出鱼体外的特定内生黏孢子虫,都进化出可自行离开宿主进入水体的能力,因此对非高强度感染的鱼,不用药物鱼也可自行康复。因此鱼类黏孢子虫病治疗的根本在于如何控制其感染强度及由黏孢子虫的侵染可能引发的继发性细菌性病害上。另外,鲫鱼黏孢子虫病随着苗种、亲鱼等的跨域贸易而广泛传播,严格的检疫检验也是减少鲫鱼黏孢子虫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本文已被浏览 5286 次)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