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淡水鱼养殖黄鳝养殖泥鳅养殖鳗鱼养殖鳜鱼养殖黑鱼养殖罗非鱼养殖黄颡鱼养殖石斑鱼养殖金鲳鱼养殖海水养殖笋壳鱼养殖花鲢白鲢养殖鮰鱼养殖草鱼养殖冷水鱼养殖鲟鱼养殖鲶鱼养殖鲈鱼养殖虹鳟鱼养殖水蛭养殖青鱼养殖鲤鱼养殖鳊鱼养殖鲫鱼养殖淡水鲨鱼养殖鲷鱼养殖鲳鱼养殖鲍鱼养殖黄鱼养殖多宝鱼养殖甲鱼养殖娃娃鱼养殖长吻鮠养殖白鱼养殖河豚鱼养殖胭脂鱼养殖

斑点叉尾鮰主要传染性疾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2023-12-15 13:19| 发布者: 大北农研究院 | 查看: | 评论: 0

  斑点叉尾鮰的鱼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更为重要,应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落实“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

  1、 斑点叉尾鮰病毒性疾病

  [病原]: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CVD)

  [病状]: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胀,并有淡黄色渗出液(腹水)。鳃苍白或出血,眼球突出。如解剖检查则可以见到肌肉组织、肝、肾和脾有出血区。病鱼呈螺旋形游动,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

  [流行]:该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水温30℃时发病,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下的鱼种,病程一般为3~7天。死亡率可达95~100%,残存鱼生长缓慢。

  [防治]: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应从预防着手,注意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特别要注意控制投饵量和防止水质恶化。外用药物可以用碘制剂进行浸泡。预防内服药物,可以用三黄粉拌饲料投喂,治疗混合感染可以用盐酸土霉素或氟苯尼考。

  2、出血性腐败症

  [病原]:嗜水气单孢菌

  [病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粘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此病多发于春季或初夏。

  [防治]:一般采用内外结合治疗法。使用二氧化氯0.2mg/L或二溴海因0.2mg/L泼洒池水。选用磺胺类药物每天每公斤鱼投放药物约200mg,第2-7天用量减半。

  3、肠道败血症(ESC)

  [病原]:爱德华氏菌

  [病状]:初期病鱼胸鳍侧有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体。

  [治疗]:水体消毒,二氧化氯0.2mg/L或溴氯海因0.2mg/L或三氯异氰脲酸0.3mg/L全池泼洒。同时拌饵内服蒽诺沙星10~15g/kg鱼或恩诺沙星20-50mg/kg鱼,连用5~7天。

  4、细菌性烂鳃病(又名柱状病)

  [病原]:柱状鳍纤维菌

  [病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点,并有轻微充血。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通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

  [防治]:用1~3%的食盐水浴至鱼有不安状。用30%溴氯海因0.1-0.15ppm全池泼洒。

  每公斤鱼用磺胺甲噁唑200mg拌入饵料投喂,或每千克鱼每天用氟哌酸50~100毫克,连用3~5天。

  5、传染性套肠症

  [病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病状]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主要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量死亡。病鱼腹部膨大,体表出现大小不等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褪色斑,在退色斑的基础上发生溃疡,并很快着生水霉;腹水,肠腔内充满淡黄色或含血的粘液。

  [流行]该病在自然情况下斑点叉尾鮰鱼苗、鱼种和成鱼均可感染,一般是每年的3月下旬或4月初开始发病,并随水温的升高病程缩短。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

  [防治](1)及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低溶氧和恶劣的水环境的刺激。(2)二氧化氯0.2mg/L或溴氯海因0.2mg/L或三氯异氰脲酸0.3mg/L全池泼洒。内服氟苯尼考15-20g/kg鱼拌饲料投喂,连喂5-7天;或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第一天用药200mg/kg鱼,第2-7天减半,同时拌入护肝药物以提高鱼体的免疫能力。
 
 
(本文已被浏览 2359 次)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