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海产品专题贝类专题海参专题海带紫菜海水养殖海蜇养殖扇贝养殖

一场500万元的 “冒险”:“振鲍1号” 引领鲍鱼养殖向深远海进军

2023-12-15 13:04| 发布者: 福州日报| 查看: | 评论: 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振鲍1号” 在连江下水启用。

  记者 蒋雅琛 杨莹 见习记者 颜澜萍/文 记者 郑帅/摄

  为一次实验,押上500万元,值不值?

  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永寿的答案是,值!

  26日上午,“振鲍1号”养殖平台在连江县苔菉镇东洛岛海域正式下水启用。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吴永寿看似外表平静,实则内心波澜。

  “振鲍1号”的网箱中有12吨鲍鱼,价值500万元,全部来自中新永丰。它们将第一次在距离陆地3公里外的海域生活,进行为期数月的海试,为将来鲍鱼“集体搬家”提供参数支持。

  “很多人说,这是鲍鱼养殖的转型升级。我认为,这可能是一场影响整个鲍鱼产业的革命。”吴永寿说。

  从200米内到3公里外

  鲍鱼养殖向深远海进军

  从前,鲍鱼养殖主要集中在近岸区域,距离陆地不过200米。“振鲍1号”一下将鲍鱼迁到3公里外的外海,向深远海养殖进军。

  吴永寿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海域开发、港口建设等原因,近海养殖遭遇瓶颈,而外海水深清澈且含氧量丰富,利于鲍鱼生长。以前他们也想过,去外海养鲍鱼,但苦于缺乏设施。“早期我们使用木制渔排,只能在离岸一二百米的地方养殖。即使是现在时兴的塑胶渔排,也不过是将养殖场地向外推进了几百米,仍不具备抵抗外海风浪的能力。”

  一次合作,打破了僵局。今年,上海振华重工集团与中新永丰达成协议,上海振华重工提供技术和资金,中新永丰提供鲍鱼,共同研发一套机械化、智慧化的外海养殖设备,帮助在鲍鱼外海“安家”。

  此次“振鲍1号”试验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将来规模化养殖生产提供相关参数支持。“我们要对比两种养殖方式的死亡率、抗台风能力、赤潮的危害等,根据测试结果决定下一步大规模推广的方法。”吴永寿说。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教授游伟伟表示,“振鲍1号”养殖平台将有效提升鲍鱼养殖业抗灾防灾能力,带动鲍鱼养殖走向深远海,扩大养殖空间,提高效益。

  10个人的工作4人完成


  鲍鱼养殖进入机械化时代

  身价500万元的鲍鱼的“新家”长啥样?吴永寿告诉记者,“振鲍1号”安装了数个感应器,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鲍鱼周围的含氧量、温度、水流、盐分等指标,同时监测鲍鱼的成长是否健康。

  鲍鱼天生娇贵,但是目前养殖方法还比较落后。在中新永丰的鲍鱼养殖基地,每名工人每天要从海上提起300笼鲍鱼,逐一清洗笼屉,给鲍鱼投食,检查其生长情况。这样的人工劳作,从清晨5时一直持续到下午2时,即使是寒冬腊月依然如此。

  吴永寿说,目前基地的工人一般在50岁上下,“这份工作又累又苦,年轻人嫌不够体面,宁可选择轻松的、薪酬低点的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地干活”。这是行业的痛点,但“振鲍1号”的出现,有可能扭转这样的局面。

  “振鲍1号”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机械化养殖,饵料投放、饵料运输、网箱吊装等全部由机械完成。记者在“振鲍1号”养殖平台上看到,工人只需按一个按钮,网箱即可升出水面。“原来要10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顶多用4个人,将来可能只要一两个人,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基地的生产效率。”吴永寿说。

  鲍鱼产业链将壮大延伸

  机器换工是否意味着工人失业?不!

  “虽然养殖所需的工人数量减少,但是随着关联行业的兴起,鲍鱼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壮大,劳动力需求将增大。”吴永寿认为,机械养殖将带动饲料生产、冷链配送、精深加工、产品销售等产业链的配套,未来连江可能设立鲍鱼的交易中心、加工中心、批发中心等场所,为鲍鱼养殖提供后续服务。

  记者了解到,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还与福州市金控集团成立产业基金,帮助渔民解决贷款融资的难题。“目前由于渔排、鲍鱼等都不能作为抵押物,所以鲍鱼养殖企业很难获得贷款。”吴永寿介绍,未来渔民在产业基金的帮助下可以选择租用或购买养殖平台开展生产,破解渔民融资贷款难题,“让渔民租得起,养得起,更有效率”。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