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虾类养殖龙虾养殖对虾养殖青虾养殖罗氏沼虾养殖基围虾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斑节对虾养殖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病防治技术

2023-12-12 21:46| 发布者: 网络 | 查看: | 评论: 0

对虾白斑综合病(wssv)为全球对虾危害最大的病毒,毒力极强,污染宿主后致死率高达90—100%。对虾一般污染后48小时出现白斑,4天内死亡率达100%。每年因此全球养殖对虾产量减产一半,损失几百亿人民币。该病1994—1995年在泰国、印度、朝鲜、日本及太平洋沿岸国家酿成暴发性流行病。1996年,由于病毒性虾病暴发,斯里兰卡80%以上养虾场频于绝产。 

该病自1998年首次在台湾暴发以来,随后从福建沿海蔓延到黄海和日本海对虾养殖水域,并逐年导致养殖对虾暴发性、毁灭性死亡,其疫情至今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1993年以来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造成对虾大面积死亡,这是危害对虾养殖业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 

(1)病原 

病原体为一种无包涵体病毒。但不同学者研究方法及侧重点不同,对此病害的叫法不一。分别为白斑杆状病毒(WSBV)、皮下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中国对虾杆状病毒病(PCBV)等。 

(2)病症 

养殖对虾厌食、摄食减少或停止摄食,死虾空胃。行动迟钝,弹跳无力,静卧不动或游动异常(围着池边在水面兜圈或在水中翻滚)这种行为上异常行为可在几小时内重复出现,直到最后无力活动,腹面朝上慢慢沉到水底。或被其他对虾吃掉。 

发病后期虾体皮下、甲壳及附肢出现白斑点。甲壳软化也较常见,头胸甲易剥离,壳与真皮分离。肝胰腺呈棕黄色且易碎。发病的对虾活力下降,应激性下降,病害呈暴发性,死亡率高,因此又称为暴发性白斑病。 

(3)病理变化 

(WSSV)病毒侵害的主要组织和器官是皮下组织;表皮角质组织、触角腺、造血组织、鳃、血淋巴器官、肌肉纤维质细胞、食道、胃的表皮与结缔组织。同时在心脏、眼、神经及生殖腺组织中广泛分布。胃部坏死严重,其次是中肠、表皮及皮下结缔组织。病毒侵害对虾大部分器官,从而导致全身性系统性的坏死。 

但(WSSV)病毒主要是通过对虾摄食传播而引起污染。没有发现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污染(WSSV)和肝胰腺细小病毒。18℃以下对虾仍然可以污染(WSSV)病毒,只是表现为不发病,而温度高时,带病毒的对虾体内病毒随着温度升高增殖速度加快,表现为发病而死亡。 

(4)防治方法 

①加强对种苗的健康检测,目前可通过DNA探针及PCR技术即可检测出种苗的带毒状况,以便阻止带病毒种苗进入养殖环境; 

②常年在饲料中添加含有大量参素、核甘素、氨基酸多肽类、酶类及配糖体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作用表现在:刺激对虾免疫系统及激发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抵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有助于对虾酶系统适应内外环境的应变,增强对虾抗应激能力;可有修补病虾由于病毒侵袭造成肝胰脏组织的损伤,恢复肝细胞。 

③在对虾饵料中加入5-8%“抗病毒元”(Anti—Virus Ist)产品,放苗后投喂20d。取自纯天然的优质动物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这些功能性蛋白质能有效地激活鱼虾自身的免疫机能,改善其健康状况,最终提高对虾的生存能力,从而有效地防治对虾(WSSV)病毒。 

④在疾病流行季节,每半月泼洒一次15-20×10-6生石灰或0.2-0.3×10-6(有效氯浓度)漂白粉,或每星期采用0.5×10-6溴氯海因复合剂全池泼洒一次,调节水质。 

⑤在整个养殖周期里,经常采用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芽胞杆菌、CBS活菌制剂、西菲利活菌制剂等有效调节水质。 
(本文已被浏览 6423 次)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