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国内水产国际水产市场动态业界动态水产养殖水产种苗水产药品水产设备水产加工水产出口水产灾害农业气象水产养殖百科特种水产养殖水质调节技术行业资讯企业报道科研院校科技动态展会交易会政策法规行业百科风云人物价格行情分析预测养殖宝典特种养殖合作社专题其他专题营养美食致富经养殖基地统计数据最新商机技术交流

养殖贝类大规模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3-12-12 16:35| 发布者: 中国渔业报 | 查看: | 评论: 0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养殖贝类大规模死亡事件频繁发生,涉及的贝类品种和养殖面积及范围不断增加,使贝类养殖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养殖贝类大规模死亡问题已引起水产养殖户的广泛重视。 
  养殖贝类死亡原因 
  从已有的报道看,造成养殖贝类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有海洋污染、气候灾害、各种敌害和赤潮等。 
  生物性疾病 引起贝类死亡的病原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寄生原虫、类立克次氏体、类衣原体、类支原体等。 
  1.病毒性疾病。目前科研人员已发现类疱疹病毒和引起皱纹盘鲍幼鲍大量死亡的球状病毒等。研究发现染上球状病毒的鲍摄食力减弱、运动力差、消瘦、鲍壳薄、壳孔相互串联,死亡率达80%。 
  2.细菌性疾病。海洋弧菌属和假单胞杆菌属是造成贝类致病和死亡的主要细菌种类。河流弧菌和坎贝尔弧菌曾造成大连和山东沿海养殖的皱纹盘鲍发生脓疮病并大规模死亡。病鲍的腹足表面出现许多微隆起的白色脓胞(几个至几十个),其病灶呈三角形,从足的下表面开始逐渐向足的深部延伸。发展到后期,病灶内只剩下血淋巴细胞和一些结缔组织。到了晚期病灶内只剩下病原菌悬浮液和少量悬浮其间的血细胞。科研人员从患“溃烂病”的皱纹盘鲍的腹足溃烂处分离细菌,经鉴定为萤光假单胞杆菌,病鲍行动缓慢,摄食减少,腹足肌肉表面颜色较淡,随着病情发展,腹足肌肉表面颜色发白色淡,并发生大面积溃疡,最终翻转死亡。漂浮弧菌会造成海湾扇贝亲贝肠道及肾肿胀,生殖腺及外套膜萎缩,壳内面变黑并死亡。 
  研究表明细菌性疾病是贝类人工育苗的幼体培育阶段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鳗弧菌、溶藻弧菌等弧菌是造成扇贝幼体面盘解体并下沉死亡的主要原因。 
  3.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生物引起的疾病。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状生物在双壳贝类中比较常见。科研人员发现类立克次氏体侵入珍珠贝宿主后,主要侵袭感染上皮(或表皮)细胞、小血管内皮系统和结缔组织细胞,并在其内大量繁殖。类立克次氏体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可引起珍珠贝外套膜、腮、肝胰腺、生殖腺腺管及全身血管内皮系统等多个器官组织的变性和坏死。科研人员在濒死的栉孔扇贝的外套膜、腮、肝胰腺及肠组织中发现两种寄生原核生物———衣原体样原核生物和类立克次氏体,推测感染寄生原核生物可能是引起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海湾扇贝的消化盲囊中寄生的衣原体样原核生物并由此所产生的严重病理学变化是造成海湾扇贝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原因引起的贝类死亡 
  1.养殖区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浅海养殖海区环境恶化或老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陆源污染和养殖业的自身污染。筏式养殖区由于高密度的养殖设施和养殖生物的影响,波浪作用和流速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严重地影响了进入海区的陆源污染物和养殖业的自身污染物的稀释、扩散、降解和海域自净速率。海区环境恶化使各种有毒细菌和原生动物等滋生,增加了养殖动物的发病率。 
  2.养殖量超过养殖容量。贝类生长主要依赖于饵料生物的供应,如果海区内养殖生物过密或布局不合理,势必造成饵料供应不足,贝类生长缓慢,质量降低。长期饵料不足,还会使养殖动物体质虚弱,对环境的变化敏感,环境的微弱就可能诱发大规模的死亡。 
  3.养殖品种种质衰退,抗逆能力下降。在我国曾发生过因为种质退化造成海湾扇贝养殖业大滑坡。近年来,辽宁和山东省养殖栉孔扇贝出现大量死亡,尽管与栉孔扇贝种质退化的联系尚缺乏一定的依据,但栉孔扇贝抗逆能力减弱和规格的小型化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4.环境异常。近几年几次养殖贝类的大规模死亡都主要出现在8月前后的高温期,水温过高,对养殖群体的代谢和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养殖贝类抗病能力的减弱。 
  防治策略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治必须在“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下进行。(1)应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推行贝类健康养殖技术,包括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和菌种,强化疾病检疫,建立隔离制度,加强养殖区的环境预测,预报赤潮的发生。(2)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倡导“洁净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合理放养是对养殖环境的一种优化,多品种多元化养殖能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单位养殖水体的效益并能起到预防传染性流行病暴发的作用。轮养也是防止大规模病害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3)提高养殖种群和养殖群体的免疫力。研究野生及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养殖群体可能存在的近交衰退,遗传多样性降低等对群体种质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养殖种类复壮育种,通过人工选择,复壮提纯培育出生长快、抗逆性强的品种,开展杂交及引种工作。(作者:郑新城)
(本文已被浏览 3166 次)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