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国内水产国际水产市场动态业界动态水产养殖水产种苗水产药品水产设备水产加工水产出口水产灾害农业气象水产养殖百科特种水产养殖水质调节技术行业资讯企业报道科研院校科技动态展会交易会政策法规行业百科风云人物价格行情分析预测养殖宝典特种养殖合作社专题其他专题营养美食致富经养殖基地统计数据最新商机技术交流

白点病轮回暴发 让大黄鱼养殖户倾家荡产却走不出的怪圈

2023-12-12 01:10| 发布者: 东南快报| 查看: | 评论: 0


  □记者 郭亮 /文 林风/图 

  从6月27日到30日,短短四天时间,据当地政府保守估计,2001年就号称大黄鱼之乡的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白沙角养殖区死亡大黄鱼4000吨。这个量,大约为福建全省大黄鱼年产量的8%,全国产量的6%。 

  但死亡并没有停止。昨日凌晨零时,白沙角海区近千家渔排上,还是灯火通明,上万人忙着捞网箱里濒临死亡的大黄鱼,溪南镇上许多店铺关门,他们都被亲戚朋友请去渔排上帮忙。 

  趁着夜色从宁德市区方向开到养殖区的五六十艘大船,在各渔排间忙着收鱼,这是任何丰收季节都不曾出现过的繁忙景象,只是他们收获的不是喜悦,而是养殖户的泪水。 

  18元 、13元、7元、4元……       

  2008年5至7月份,在溪南镇渔排间收购六两以上的大黄鱼,每斤价格都在18元左右,但这个价格,在2009年6月27日开始变化,28日降为13元,29日为7元,30日为4元。 

  “4元一斤,我干脆往海里倒。”昨日凌晨守着上千斤刚起出来的黄鱼,谢先生只想抱头痛哭。 

  从29日开始,面对几乎无法避免的结果,大部分养殖户几乎在夜晚同一时间起鱼,将活的半斤以上的黄鱼从网箱里起出来,希望能卖掉减少损失,“鱼死了去捞就不值钱了。”在溪南养了11年大黄鱼的张香安说。 

  张香安说,从27日开始,他几乎没怎么睡过觉,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了,捞鱼、起鱼、卖鱼,另外还要将死鱼运到远处处理掉。 

  张香安对那些不断压价的鱼贩子情绪很复杂,“如果我是来收鱼的估计也会这么干,不卖的话,就只能死掉烂掉,一文不值。” 

  冰块、冰库、冰块…… 

  针对鱼贩子连续四天的跳楼价,和大部分养殖户一样,张香安这两天,几乎疯狂地到处联系冰块,到处找冷库,“这么低的价钱,卖出去也是血本无归,如果能先冷藏起来,等到价钱好的时候卖出去,损失会少点。” 

  但张香安的这个想法,很快就破灭了。 

  据记者了解,溪南镇上的冰厂,每天能生产冰块300片左右,2008年,一片冰的价格也就3到5元,但这几天,溪南的冰从一片10元卖到15元、20元,甚至30元都是有价无市。张香安30日联系了一天,花100元才买到4片冰。30日晚,张香安一个冰库都没联系上。 

  最后一招: 撒石灰 

  30日,张香安三兄弟已经放弃起鱼,下午5时,记者在猴屿码头遇到他的弟弟张香仁,他正带着侄子张忠亮从码头往船上搬石灰。 

  他们打算用石灰兑水,倒进网箱里,“给鱼洗个澡杀杀菌”,是否有用他们不知道,反正是死马当活马医,最后一招了。 

  24岁的张忠亮在部队时是士官,回家这几年为了养好大黄鱼,订阅了各种养殖类科技书籍。他说,大家都知道,白沙角大黄鱼得的是白点病,“虽然病因找出来了,但大家还是束手无策。” 

  其实根本不用请教专家,任何一个养殖户都会说出,大黄鱼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养殖密度太大,海水交换不够,导致细菌孳生。 

  “白点病暴发是迟早的”       

  对于引起大黄鱼死亡的白点病大暴发,张香安并不陌生,按照他的说法,是每隔四五年就暴发一次,他是第三次经历。 

  “2005年前,我的渔排在安东,那次安东渔场白点病大暴发,但渔排少点的白沙角海区却没事,所以就转过来了。”张香安说,十几年的养殖经验,大家都知道养殖密度太高,到了四五年,很危险,但谁也控制不住,像在赌博一样。 

  早在2009年年初,霞浦县溪南镇分管渔业的副镇长叶良祥,就向白沙角的养殖户发出过警告,如此大规模养殖,暴发白点病是迟早的。 

  “本来是个优良海区,但养殖搞了四五年,喂食和鱼的排泄造成的污染物不断沉积,迟早有一天会超过海区自我更新的能力。”叶良祥说。 

  对于养殖户不顾危险,盲目扩大养殖规模,镇政府只能劝导。“政府又不能强行限制养殖户的养殖规模,没有执法依据嘛。”叶良祥无奈地说。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