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水产综合病害淡水鱼病淡水虾蟹病鱼病图谱海水鱼病乌龟甲鱼病害海水虾蟹病海水贝类病害育珠蚌病鲍鱼海参病

淡水白鲨养殖之疥疮病防治技术

2023-12-11 20:31| 发布者: | 查看: | 评论: 0

    疥疮病

    病原为疥疮型点状气单胞菌,该菌是水体中的常驻菌,在水质污浊,过度密养,溶氧低,尤其在鱼体受伤时较易发生。发病初期,病鱼体瘦且发黑,在背部具有一处或数处隆起,隆起处的皮肤充血发红,用手轻按隆起处,肌肉失去弹性、软化,剪切开患处,可见肌肉溶解,呈混浊、灰黄色凝乳状,并伴有臭味,有的病鱼头部、颌部、鳍基部、腹部等部位也会充血、出血;发病中后期,眼球突出,眼内出血且浑浊,隆起处皮肤溃烂,充血腐败,肌肉外露,严重的可见骨骼,甚至形成一个大洞,内脏流出体外,解剖病鱼,肝脏硬化变性,脾脏淤血,肾脏肿大,肠道充血发炎,肠黏膜组织腐败脱落,肠内有黄色脓液,最后鱼各个脏器衰竭而死。防治疥疮病时,首先在放养前要进行彻底清塘并要合理放养,密度不能过大,同时,增氧设施要齐全,鱼苗、鱼种进池前要进行消毒,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减少病原传播,发现有不良症状,应到有检验资质的部门化验,确诊为疥疮病后,用浓度为3~5毫克/升的氟苯尼考药浴30分钟,连用3天,或用1~3毫克/升的氟哌酸制成药饵,连服5~7天即可。


(本文已被浏览 5748 次)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