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淡水鱼养殖黄鳝养殖泥鳅养殖鳗鱼养殖鳜鱼养殖黑鱼养殖罗非鱼养殖黄颡鱼养殖石斑鱼养殖金鲳鱼养殖海水养殖笋壳鱼养殖花鲢白鲢养殖鮰鱼养殖草鱼养殖冷水鱼养殖鲟鱼养殖鲶鱼养殖鲈鱼养殖虹鳟鱼养殖水蛭养殖青鱼养殖鲤鱼养殖鳊鱼养殖鲫鱼养殖淡水鲨鱼养殖鲷鱼养殖鲳鱼养殖鲍鱼养殖黄鱼养殖多宝鱼养殖甲鱼养殖娃娃鱼养殖长吻鮠养殖白鱼养殖河豚鱼养殖胭脂鱼养殖

草鱼养殖户温文祥巧妙套养其他品种弥补鱼价低迷损失

2023-12-11 18:59| 发布者: 农财宝典 | 查看: | 评论: 0


  养鱼不难,难的是对市场的理解。温文祥的密度有些偏高,因此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就必须做到事无巨细。 

  2000年之前,温文祥是个泥水工,每日游走于乡镇之间,靠出卖劳动力,赚取10元/天的微薄利润度日。2年前(2012年)已经拥有40余亩池塘的温文祥,早已生疏了讨生计的技术活,完完全全成为了技术高超的水产养殖户,在草鱼行情急转直下的今时,获取了每亩近5000元的养殖利润。
  
  其实,当温文祥还是泥水工的时候,他手上就已经拥有8亩左右的池塘,只是彼时的养殖方式相对粗放,也基本没有管理概念,可供获得的利润也就相当低下。“早上出去之前随便喂点料”是温对当时管理池塘的直接印象,而投料的数量及方法也是再简单不过。据温描述,数量多少主要“看心情而定”,心情好就多投点,投喂方式也只是直接倾倒在池塘的某个角落,恣情随意大抵可见。苗种投放的密度也是少之又少。据熟悉当地养殖情况的经销商回忆,四会彼时投苗最多的也就只有300—400尾/亩,因为当时温根本没有将重心放在养殖上,所以他的投苗密度更低,“大概只有100—200尾/亩的密度,当时除了密度低,饲料用得也很少,一天最多也就用一包。”
  
  2005年温开始迎来他在水产上的第一次转变,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开始全心全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自己的池塘上,养殖面积也从之前的8亩增加到了20多亩。相对之前的粗放,以及呆板的年底卖鱼方式,温文祥做了两个很大的改变。其一是将单一的养殖品种模式进行优化,通过草鱼、白鲢及鲮鱼等鱼种的搭配,充分利用水体,提高单产利润。其二是将原先的投喂方式进行系统化升级,选择优质的饲料,并最先在当地使用投饵机,改变了原先粗放的投喂套路。
  
  “养鱼不难,难的是对市场的理解。”温文祥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即使在2012年草鱼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他初步估算,自己的平均亩利润依然可以达到5000元左右。在他看来,养殖技术已经不是当下最难的事情,对于行情的把控才是以后要特别重视的地方。 
 
  标粗+套养模式 成功弥补草鱼行情低迷损失

  温文祥也在算账,他的结论是,按照他的养殖方法以及目前的草鱼行情,在草鱼这个品种上,基本上卖一斤鱼要亏本一块钱。但是将全部品种利润都算过一遍之后,他发现,平均每亩利润依然可以达到5000元左右,这是怎么回事?
  
  这一切,都只是源于上述所描述过的关于温文祥的两个转变。温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目前自己池塘的养殖品种主要包括草鱼、白鲢、大头以及鲮鱼,投苗密度分别为2100—2200尾/亩,50尾/亩,80尾/亩以及4000—5000尾/亩。这个投苗密度,按照温自己的说法,“是四会投苗密度最大的。”之所以选择这种搭配方式,是考虑到对水体的利用率以及调节水质,保证养殖成功率。
  
  温文祥目前总共有池塘40余亩,分成五口塘。对这五口塘,他分别进行了功能划分,其中一口2亩左右的池塘,用来进行草鱼开花,另外一口5亩的池塘用来进行草鱼标粗,鲮鱼的标粗则在另外一口8亩左右的池塘中进行,真正用来进行成鱼养殖的只有一口20余亩的大塘以及一口8亩左右的水塘。按照温的描述,在清明前后,从苗场购进草鱼鱼花之后,在开花塘进行1个半月左右的开花,大致规格达到1000尾/斤之后,再转到标粗塘进行标粗,直至6—7月左右,大致就可以达到1两/条的规格,这个时候再将草鱼转入成鱼塘进行养殖。当然,这种方式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比如说温文祥也会在清明前后直接选择购进1—3两的草鱼种进行养殖,这种方式下,在6—7月份就可以开始出第一批达到2斤左右规格的草鱼,之后每个月,只要草鱼规格达到2斤左右,都持续出鱼,直至干塘。“后面的一种做法,主要是因为四会当地的草鱼苗场很少,所以去外地买苗就只能尽量多买多投,分批持续出鱼。”
  
  在草鱼行情低迷的情况下,能够让温保证效益的是鲮鱼的产量及价格。目前来看,鲮鱼的行情还算不错,在4.5元/斤左右,按照温的4000—5000尾/亩的投苗密度,才能够通过鲮鱼的行情来弥补草鱼的损失,而且鲮鱼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饲料投喂,因此基本上除掉鱼苗成本,都属于尽赚。据温描述,每年的4—5月间会自行进行鲮鱼开花,在经过7—8个月之后,将已经达到100—200尾/斤规格的鲮鱼转入成鱼塘进行养殖,直至第二年的10—11月份再卖鱼。
  
  总体上来说,温文祥的密度有些偏高,因此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就必须做到事无巨细。温文祥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基本上1个月就会进行包括1次消毒、1次杀虫、2次调水在内的规定操作,并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保证养殖成功率。  

(本文已被浏览 4581 次)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