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国内水产国际水产市场动态业界动态水产养殖水产种苗水产药品水产设备水产加工水产出口水产灾害农业气象水产养殖百科特种水产养殖水质调节技术行业资讯企业报道科研院校科技动态展会交易会政策法规行业百科风云人物价格行情分析预测养殖宝典特种养殖合作社专题其他专题营养美食致富经养殖基地统计数据最新商机技术交流

美味四鳃鲈重新游回上海人餐桌

2023-12-11 13:16| 发布者: 新民晚报 | 查看: | 评论: 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松江四鳃鲈鱼其实只有两个鳃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来到上海,周恩来总理亲批的菜单里,有松江四鳃鲈鱼;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上海,少了份口福,因为上海已找不到这种鱼了。
    
    河道污染、萎缩;鱼虾数量锐减;河上建闸,河岸砌石,影响了自然水系环境。到上世纪70年代,松江四鳃鲈鱼(以下简称四鳃鲈)在上海几乎绝迹。
    
    “将来只要国家政策允许,老百姓应该能尝到这种美味。”王金秋博士,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四鳃鲈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她带领的研究团队,8年前远赴辽宁、山东引种,4年前突破人工繁殖技术难关,如今在青浦建立养殖基地,培育了上万尾四鳃鲈,眼下正忙着攻克产业化难关。
    
  养殖车间像腌咸菜的大棚
    
    昨天一大早,王金秋从复旦大学出发,搭公交车去青浦。
    
    她是上海四鳃鲈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2年前在青浦淀山湖畔建立四鳃鲈养殖基地,带领几名大学生创业开了家小公司,连她在内共9名员工。除了回复旦大学上课,她大多数时间都守在养殖基地里。
    
    一路上,王金秋格外高兴,因为到基地前,她要先去青浦城区办点事——她的四鳃鲈产业化运营思路得到了青浦区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昨天,她和科协签约,获得15万元资助,这是她近两年得到的第一笔资金。
    
    “这笔钱是及时雨,可以保证基地正常运转,但支撑以后的大规模养殖,还远远不够。”王金秋戏称自己是最寒碜的董事长。公司成立近两年,几乎没有盈利。她没有私家车,从复旦到养殖基地,需要转4辆公交车,平均花2个小时以上。
    
    基地有3个养殖车间,都不大,有点像腌咸菜的大棚。没有空调调温,没有电脑程控,顶端盖着简陋的黑色棚布,底下几排水泥墩子圈出十多个小水池。上万尾手指长短的四鳃鲈就养在池中。
    
    “这些池子原来是养殖对虾虾苗的,修新的池子钱不够,只好让四鳃鲈先将就了。”
    
    王金秋说,董事长是她最不习惯的一个头衔。她1995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之后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做博士后研究,是我国水产养殖博士中的第一位女性。1997年,她来到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适逢四鳃鲈课题组项目带头人退休。由于兼具生态学、生物学和动物学专业背景,王金秋成为最合适的接替者。1999年,她接手四鳃鲈的科研项目。
    
  第一代四鳃鲈将进入产卵期
    
    复旦大学研究四鳃鲈多年,早在1955年生物系建立之初已开始。但最近20多年的课题研究,几乎都只局限在“玻璃缸”里。因为四鳃鲈在上海近乎绝迹,找不到活体样本,研究难有突破。
    
    找活鱼,是挡在王金秋面前的“第一座大山”。
    
    2000年暑假,她组织3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根据史料记载,分七路寻找四鳃鲈。北上辽宁,南下福建,转遍水产市场,走访数百名渔民。2个月后,终于在千里之外的山东文登和辽宁丹东找到了一定数量的四鳃鲈种群。
    
    常年在野外考察,给王金秋带来了黝黑粗糙的皮肤,她对此早就习以为常,笑称自己更像一个农家大嫂。
    
    第一批辽宁的四鳃鲈很快光临上海。根据“雌鱼春节近海产卵~鱼苗洄游淡水~成鱼10月洄游大海待产”的习性,王金秋和她的研究团队通过人工调节水体盐度、温度、水压等,成功模拟出四鳃鲈的“成长路线”。在实验室攻克了人工育苗的技术难关,2005年,“松江四鳃鲈鱼水花鱼苗生产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人工繁殖,这“第二座大山”被攻克。
    
    随着公司、养殖基地和山东文登埠口救护站的陆续建立,王金秋来到最难的第三关——走出实验室,把四鳃鲈人工鱼苗技术产业化。
    
    今年上半年,养殖基地成功产出十多万尾水花鱼苗。经过半年“茁壮成长”,第一代四鳃鲈宝宝已长大,即将进入产卵期。
    
    “这只是刚起步,产业化的路还很漫长。毕竟四鳃鲈的市场还没开放,目前不允许上市;基地资金有限,只能勉强维持现有规模,很难扩大再生产,但我对四鳃鲈的前景充满信心。”王金秋乐观地说。
    
  今年底将组织一次四鳃鲈的放流
    
    说到近期目标,王金秋来了兴致。“我想在今年年底组织一次四鳃鲈的放流,山东做过类似活动,上海还没有先例。”她说,放流地点没确定,可能是长江口或淀山湖。
    
    “从四鳃鲈自然生长繁殖的角度考虑,我希望长江口是一个‘突破口’。”王金秋回忆说,不久前,接到崇西湿地科学实验站的电话,说有渔民在崇明捕到了四鳃鲈。她兴奋地赶到崇明,可惜鱼已经死了。“有一条就可能有几条,我要等第二条出现,最好是活的。这将证实上海存在四鳃鲈,同时有利于继续追踪研究它的洄游路线。”
    
    淀山湖的弱点在于“离海太远”。“目前湖里的水质已经达标,四鳃鲈可以在湖里存活、生长,但没法自然延续整个生命过程。”王金秋解释说,每年春节,成鱼必须洄游到近海产卵。从淀山湖到大海的通道,早已被密布的水闸阻断。“如果放流到淀山湖,我们会选择一些已产过卵、年纪较大的四鳃鲈,让它们在湖里‘安度晚年’。”
    
    苏州河情况也类似。王金秋觉得,从严格意义上说,四鳃鲈自然游回苏州河,缺少洄游通道,难度很大。即便苏州河水清澈见底,也不一定适合四鳃鲈生长繁殖。
    
  第二代1万多尾四鳃鲈明年长大
    
    “明年这个时候,第二代松江鲈鱼鱼苗将长大,我希望它们能游回上海人的餐桌。”王金秋说。
    
    四鳃鲈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根据有关法规,第一代人工繁育的四鳃鲈只能放流,两代后才有资格申请国家经营许可证,上市供大家食用。
    
    如果顺利,明年1万多尾四鳃鲈就符合上市条件。但能否拿到经营许可证,王金秋心里没底。
    
    “保护动物过渡到食用动物,国家有关部门向来很谨慎。”她说,一旦上市,受利益驱动,可能引发违法滥捕,使种群保护工作功亏一篑。
    
    “这就需要人工养殖达到足够数量,才能既满足市场需求,又保护野生品种。但现在我们的规模太小了。”
    
    产业做不大,前景不明朗,就吸引不到资金;资金不够,产业就一直做不大。这正是王金秋目前最大的困扰。
    
    四鳃鲈在上海绝迹多年后,重新在实验室培育成熟,却面临较严峻的产业化瓶颈,这很可能延误它们上餐桌的步伐。“但不管怎么样,我这里已经有上万尾成鱼,到明年,我希望四鳃鲈能在一些特殊场合被端上餐桌,让一些贵宾尝尝我们上海经典的美味。”
    
    如何定价,王金秋还没考虑过。曾有人建议参考长江刀鱼的标准,水产老板现在的报价从每公斤400元到1000元不等。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名气大、产量稀少、人工养殖成本高等因素,都将导致四鳃鲈在上市初期走高端路线。
    

第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本文已被浏览 3341 次)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