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淡水鱼养殖黄鳝养殖泥鳅养殖鳗鱼养殖鳜鱼养殖黑鱼养殖罗非鱼养殖黄颡鱼养殖石斑鱼养殖金鲳鱼养殖海水养殖笋壳鱼养殖花鲢白鲢养殖鮰鱼养殖草鱼养殖冷水鱼养殖鲟鱼养殖鲶鱼养殖鲈鱼养殖虹鳟鱼养殖水蛭养殖青鱼养殖鲤鱼养殖鳊鱼养殖鲫鱼养殖淡水鲨鱼养殖鲷鱼养殖鲳鱼养殖鲍鱼养殖黄鱼养殖多宝鱼养殖甲鱼养殖娃娃鱼养殖长吻鮠养殖白鱼养殖河豚鱼养殖胭脂鱼养殖

海鲈鱼养殖过程中的“游水”问题

2017-10-05 11:48| 发布者: 水产渔医 | 查看: | 评论: 0

最近这段时间,经常有不少养海鲈的塘都会看到鲈鱼在水面“游水”,大约估计,每10口塘有5、6口塘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从整体来说,只要是养殖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塘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是有的情况严重一点,有的情况相对轻一点,而轻一点的养殖户就算是正常,可见海鲈在养殖过程中出现“游水”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什么是海鲈的“游水”现象?

海鲈在塘边的水面10cm左右深度不定向的游动,时隐时现,游动没力,用网容易捞起,一般在早上和傍晚都会出现,情况严重的,能看有几十条甚至几百条;情况轻的,能看到几条。
 
为什么海鲈在养殖过程中会出现“游水”现象?
其实就是海鲈出现了病害,至于是什么病害,其实还是传统上的“季节病”而已。
1.寄生虫病:由于现在正处于高温季节,也是寄生虫暴发的主要时期,特别是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等是这段时期的主要虫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细菌病:高温季节,同样是细菌暴发的主要时期,如弧菌、气单孢菌、假单孢菌、诺卡氏菌等是这段时期的主要细菌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3.肝胆综合症:高温季节,海鲈吃料多,而海鲈料蛋白高,因而很容易会出现花肝、白肝等肝胆综合症现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氨氮、亚硝酸盐超标:高温季节,料吃得多,对水质的污染自然会增多,因此经常会出现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的现象,特别是亚硝酸盐,普遍都有0.1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0.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以上4个方面,是某个方面造成海鲈“游水”,还是多个方面共同导致海鲈“游水”的呢?
 
从整体来说,当然是多个方面共同导致海鲈“游水”的。
 
但从海鲈“游水”的情况来说,其实主要还是虫害造成的,特别是指环虫,可以说这段时间里,凡是“游水”的鱼都会看到指环虫,而且数量不少,而通过下药杀虫后,可有效减少鱼“游水”的现象,虽然不是杀了马上就不“游水”了,但“游水”现象明显减少。
 
而“游水”的鱼其实不但会发现大量的指环虫,同时也会出现花肝的现象,从2、3两的鱼到1斤以上的鱼都会出现花肝现象,可以说凡是“游水”的鱼都有肝胆综合症。
 
还有一点,大部分“游水”的鱼塘,其水色明显偏黄浊,亚硝酸盐明显偏高甚至超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而有个别鱼塘,海鲈体表会有出血、溃烂等症状,主要是细菌造成的。
 
因此,海鲈出现“游水”现象,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概括的说,是由于高温时期,大量投喂饲料,造成水质严重恶化,氨氮、亚硝酸盐长期偏高甚至超标,水色混浊,寄生虫同时大量暴发,特别是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虫造成鱼体表出现伤口,有害细菌大量繁殖,造成鱼出血、溃烂等,而长期换水、杀虫杀菌,投喂高蛋白的饲料,也造成鱼的肝胆综合症。
 
有的养殖户通过杀指环虫之后,的确能减少鱼“游水”现象,但最多一个月之后,“游水”现象又会继续出现,因此通过杀虫来减少鱼“游水”现象,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而已,而且杀虫后水质会变得更差,特别是亚硝酸盐会升得更高。因此通过杀虫的方法是不能有效根治鱼“游水”问题的。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有效解决鱼“游水”现象呢?
 
水色混浊,氨氮、亚硝酸盐偏高甚至超标,寄生虫病暴发,细菌病暴发,其根本是水质恶化导致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鱼“游水”问题,还是要从解决水质恶化上着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而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投喂饲料导致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还是要从控制饲料投喂开始,减少饲料投喂量,定期用微生物来调水,定期内服微生物减少饲料对水质的污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鱼“游水”的问题。
 
病害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要从源头上去看才能看到问题的根本。
 
鱼和熊掌是不很难兼得的,想鱼多吃料长得快,又想鱼不发病;想杀虫杀菌,又想氨氮、亚硝酸盐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理想是好的,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我们搞养殖的,还是要面对现实,既然鱼和熊掌是不很难兼得的,那么我们就只好作出自己的选择了。
 
不但海鲈会出现“游水”问题,其他的鱼,如加州鲈、黄花鱼、盲曹等,同样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而且情况和海鲈差不多。因此,可以相互参照解决问题的方法。
 
病害的防治是相通的,一理通百理明。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