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国内水产国际水产市场动态业界动态水产养殖水产种苗水产药品水产设备水产加工水产出口水产灾害农业气象水产养殖百科特种水产养殖水质调节技术行业资讯企业报道科研院校科技动态展会交易会政策法规行业百科风云人物价格行情分析预测养殖宝典特种养殖合作社专题其他专题营养美食致富经养殖基地统计数据最新商机技术交流

放弃铁饭碗 育苗创业致富

2023-12-11 12:10| 发布者: 烟台日报 | 查看: | 评论: 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孙丕卿在进行海珍品育苗试验
 
  ■ 社会记录·巾帼志
  放着铁饭碗的工作不干,她毅然辞职,经过26年的艰辛创业,终于在大海里淘得育苗“真金”。如今这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开始走出国门,在朝鲜投资办厂……

  创业失败辛酸自知

  1980年7月,孙丕卿高中毕业后走进了镇办企业——蓬莱马格庄海珍品育苗厂,从此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1992年,改革春风吹遍城乡大地,这也激发了孙丕卿创业的激情。她毅然辞去了马格庄镇海珍品育苗厂的工作,承包了一个濒临倒闭的育苗厂,工厂运转起来需要资金50多万元,她就找朋友借,问亲戚要。

  由于缺乏育苗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一次育苗失败了,50多万元投资打了水漂。亲朋好友劝她就此收手,可是不服输的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总结经验,筹集资金对育苗发起“第二次冲锋”。

  第二次创业之初,有一次急需电费5000多元,可她手头没有这么多钱,只好回家和父母商议,当时到娘家的车票是4元钱,可孙丕卿从抽屉里只找到了3元钱。父母望着精疲力尽的女儿心疼地说:“放弃吧,欠的债大家还,男人都干不好的工作,你一个女孩子家硬拼什么?”倔强的孙丕卿没有听从父母的劝阻,又去筹款交上了电费。

  科研攻关突破技术壁垒

  为了攻破育苗技术难关,孙丕卿努力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1993年,中国黄海水产研究所下乡进行技术指导,她抓住这个机会,向育苗专家请教。

  为了尽快掌握技术,她常常连续几天靠在观察室里,由于工作时间太长,看显微镜时全是重影,她就趴在桌子上歇一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孙丕卿的科技成果最终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单位水体出苗量创国内海珍品育苗最高记录,海参育苗工艺在全国推广应用。

  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孙丕卿积累了丰富的育苗经验,她决定回到家乡兴办育苗厂。2001年1月,蓬莱市兴东水产苗种培育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拥有职工100多名,其中招聘了38名下岗女工,水产苗种销往朝鲜、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利润300多万元。

  壮大产业回报社会

  商界历来有“同行是冤家”之说,但是孙丕卿却认为“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03年,刘沟镇解宋营朱家庄育苗厂由于不精通技术,连续几年亏损,负债累累,濒临倒闭。一次偶然的机会,孙丕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联系该厂负责人,从资金、技术上全力扶持。在孙丕卿的大力帮助下,该育苗厂扭亏为盈,当年盈利30多万元,逐步由一个小型企业扩大到一个拥有固定资产150多万元的中型企业。

  孙丕卿的创业思路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益。到目前为止,经过她亲手扶持的育苗厂已有20多家,初步统计,帮助1000多人实现就业。经过十几年的辛勤耕耘,孙丕卿的企业越做越大,2007年,她又投资1000万元在朝鲜发展水产苗种及养殖。

  经济条件好转以后,孙丕卿没有独享胜利果实。村里修路她捐款10万元,老人节、儿童节她免费发放福利,学校建校舍无偿提供资金……挂在孙丕卿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图名,不图利,父老乡亲的良好口碑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记者 高春宽 通讯员 顾仁伶 摄影报道
 

(本文已被浏览 3317 次)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