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水产综合病害淡水鱼病淡水虾蟹病鱼病图谱海水鱼病乌龟甲鱼病害海水虾蟹病海水贝类病害育珠蚌病鲍鱼海参病

Aquaculture,鲤春病毒DNA疫苗

2023-12-11 12:03| 发布者: 水生动物健康评估 | 查看: | 评论: 0


鲤春病毒主要危害鲤鱼,发生于春季,水温13-22℃下发病,传染后引发大量死亡,是鱼类口岸第1类检疫对象。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有关鲤春病毒DNA疫苗的文章,引用信息如下(https://doi.org/10.1016/j.aquaculture.2019.02.02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鲤春病毒病引发90%的死亡率,截止目前,尚无有效措施控制鲤春病毒的爆发。但研究发现鲤春病毒表面糖蛋白基因G可制作成DNA疫苗进而预防鲤春病毒,因缺乏疫苗载体而导致其效价较低。但基于表达噬菌体PhiX 174的致死裂解基因E,从而在细胞膜形成孔洞的新型细菌ghost(BG)技术,可用以运载蛋白,药物,DNA,其他水溶性物质,因BG对生物的安全性、良好的载药量和佐剂性能,其作为疫苗载体在水产养殖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建立了DH5α-BG疫苗载体和鲤春病毒DNA疫苗(pEG-G)系统(BG/pEG-G),并研究其免疫保护率,结果如下:
1、DH5α-BG载体性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扫描电镜显示,可以在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可运载DNA疫苗,且达到99%灭活效果(图A:正常细胞,图B:BG细胞)。

2、血清抗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中红色标记为注射疫苗后抗体产量,从注射后第3天至第42天都具有较高的含量,且在第21天至第28天抗体含量达到最高峰。

3、免疫基因表达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注射BG/pEG-G疫苗组,9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都高于对照组。

4、免疫保护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研究结果显示,注射BG/pEG-G疫苗组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率,达81.48%。

小结:本文建立的BG/pEG-G疫苗可以刺激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也对鲤春病毒具有免疫效应。而且将会优化疫苗的应用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腹腔注射,还将开发浸泡或口服方式,且优化其免疫保护期限,期望延长其免疫保护期限。
(本文已被浏览 4859 次)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