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虾类养殖龙虾养殖对虾养殖青虾养殖罗氏沼虾养殖基围虾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斑节对虾养殖

很多老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关于“白便病”的经验总结

2023-12-11 09:40| 发布者: 老虾农 | 查看: | 评论: 0


白便病往往表现为初期对虾摄食正常,随后出现吃料慢甚至不吃料,随后排出细长白色有粘性的粪便,附着在料台上或者漂浮于水面,大量聚集有恶臭散发。解剖后肠道上层粘膜脱落和下层粘膜增生及水肿,严重时空肠,肝脏表现萎缩或肿大或坏死。白便”的主要成分为肝脏排出的病变组织,肠道脱落的粘膜以及少部分正常的粪便成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白便病的原因

一、天气差异

南北方差异,据不同地区的养殖户朋友反映,目前北方地区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白便现象较少。但南方的养殖户反映,白便病在南方已经开始普遍出现。这归根究底,还是天气的差异导致的。南方地区,阴雨天比较常见,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阴雨连连大家都知道,对于对虾养殖来说,一场雨就够我们提心吊胆的了,更何况长期的阴雨天。

二、苗种

目前,苗种问题是对虾养殖的最大隐患。据有着多年对虾养殖经验的老师傅透露,现在苗种的质量参差不齐。表面上说是某大公司的纯种虾苗 ,质量有保证。谁又能保证他们是不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呢。对于养殖户朋友,还是建议使用质量稳定,信得过的虾苗,保证对虾稳产最重要。

三、养殖水体的水质,底质以及生物因素

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都知道,要想对虾养得好,水体才是最好重要的地方。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引发白便病的的因素:

1、细菌感染

池塘底部一些饲料,残饵和死藻上附着大量的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等有害致病菌,池对虾在取食时这些细菌随食物摄入体内,不断繁殖生长,造成肠胃感染,肝胰脏萎缩,对虾摄食减少,甚至不摄食,活力变差,逐渐出现白便现象。

2、有害藻类爆发

当前季节,蓝藻等有害藻类容易爆发,倒藻后,形成大量藻毒素。对虾摄食了这些有害藻类,导致中毒,肝引起对虾的肝胰腺、肠道病变,出现白便现象。

3、底质恶化

底质是对虾疾病的万恶之源,对虾属于底栖动物。底质环境由于残饵、粪便、死藻的大量累积导致水体发臭、生物耗氧量和化学耗氧量增大,滋生大量有害细菌。底质好不好决定了对虾的是否患病。底质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不容忽视。在这些有害物质长时间威胁下,容易引起虾肝胰腺和肠道的病变,出现白便现象。

4、霉菌毒素

由于劣质的原料和贮存方法不当等原因,往往造成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长期食用霉变的饲料,造成肝细胞坏死,肝胰脏解毒和消化功能障碍。这些副作用反过来又导致对虾生长缓慢,饲料效果变差。霉菌毒素使对虾机体免疫受到抑制,容易诱发大规模的疾病,导致白便病。

对虾白便病的预防

1,注意摄食情况

白便病一定要关注对虾的摄食情况,摄食减少甚至不吃食就要警惕白便病。其中料台必不可少,对虾的摄食情况主要通过料台来反映。因此养殖过程中,一定密切关注料台的情况。

2、保护肠道肝胰脏环境

预防白便病,养殖过程中,饲料拌优质乳酸菌行投喂,进行肠道的保健。同时可以定期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和益生菌,保护肝胰脏的健康。目前市场上内服营养保肝的产品有两大种类。一种是含有微生物的生物制剂,另一种是传统的中药技术。这两类产品都是绿色安全的产品,大家都可以放心使用。但是,两类产品各有特点,功效各有不同,微生物制剂作用时间短、见效快。中药产品讲究治根治本,见效较慢。如果二者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最佳。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二合一”的复合产品,这种传统中药技术加微生物制剂的“二合一”保肝产品,在相同的价格可以做到功能互补,标本兼治,使用效果更好。

3、水体消毒

消毒处理,这里推荐大家使用40%以上的过硫酸氢钾连续消毒2天,第一次消毒完毕以后间隔24小时以后再消毒一次。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消毒剂是以碘,强氯精,二氧化氯为主,这三种产品受池塘中有机质的含量影响很大,其中又以碘的质量层次不齐,不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而强氯精二氧化氯在有机质丰富的情况下需要20ppm,这个浓度不仅杀死了弧菌,包括我们的养殖品种也会被杀死,同时二氧化氯和强氯精还是产生大量的余氯,多我们养殖品种的副作用很大,容易引起氯中毒,而40%以上的过硫酸氢钾在消毒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有机质浓度的影响,更不会产生余氯等有毒有害物质,消毒效果好。

4、处理底质

改底的产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市场上最新的技术是安全高效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片。过硫酸氢钾被称为第五代消毒剂,绿色安全,对养殖动物刺激小,使用无残留,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认可。但是大家在选择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片时候要选择含量在20%以上的过硫酸氢钾。

5、饲料管理

注意饲料的保存,劣质的饲料坚决不要用,霉变过期的饲料也不能用,饲料无小事,不要为了节约成本,导致自己的辛苦毁于一旦。

(本文已被浏览 4571 次)

置顶推荐

QQ在线咨询
水产养殖交流群
水产养殖门户网
水产养殖微信群
返回顶部